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音乐审美判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16:42
本文的研究以对音乐审美判断的前理解进行反思为出发点。这种前理解主要包含了绝对音乐审美范式与表现美学审美范式。这两种范式本质上都是受“音乐本身”这一概念限制的,因而都支持音乐审美判断主要是对“音乐本身”的纯粹感知。本文认为音乐审美判断不是纯粹感知活动,而是一种理解活动。理解活动在哲学诠释学的视域下并不是指一种理性的认识方式,而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因而,它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其本质上是先于认识的。在理解活动的实现方式上它与前理解共同构成诠释学循环。在时间性上它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最后,理解本身又是使用语言解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作为理解活动的音乐审美判断具有历史性、语言性以及事实性。
【文章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音乐审美判断研究
1.音乐审美判断的一般研究
2.音乐审美判断类型理论
(二)诠释学理论历史梳理
1.古代诠释学
2.近代诠释学
3.当代诠释学
三、研究思路:如何切入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章 作为理解活动的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节 音乐审美范式与音乐作品
第二节 绝对音乐审美范式
第三节 表现美学的审美范式
第四节 纯粹的音乐审美判断的界限
第五节 作为理解活动的审美判断
第二章 哲学诠释学的视域
第一节 关于理解的一般说明
第二节 理解的目的:事情本身的自我表现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诠释学循环与视域融合
一、诠释学循环
二、视域融合
第四节 理解的完成:语言解释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节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历史性
第三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语言性
第四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事实性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审美方式:他娱-聆听、自娱-游戏和自况-修行[J]. 宋瑾.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8(01)
[2]“听”见不在场的声音——“内在谛听”概念释义及音乐作品实例解析[J]. 孙月. 中国音乐学. 2017(04)
[3]音乐审美体验中的音乐行为研究[J]. 姜庆敏. 济宁学院学报. 2014(05)
[4]我们眼中的作品——音乐评价的对象及其差异性[J]. 柯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4(03)
[5]前理解差异与音乐体验方式的多样性[J]. 林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02)
[6]音乐接受与音乐叙事的有效性[J]. 陈德志,车文丽. 人民音乐. 2014(04)
[7]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J]. 洪汉鼎. 河北学刊. 2008(01)
[8]为了理解而反省、我思——论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史编纂学[J]. 刘经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9]从“音乐听赏”到“音乐与听众关系”的音乐社会学类型论[J]. 周耀群.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10]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 尹爱青. 中国音乐教育. 2004(11)
博士论文
[1]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概念的历史及其感性—审美经验问题研究[D]. 贺颖.上海音乐学院 2014
[2]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D]. 陈新坤.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 武文华.上海音乐学院 2009
[4]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 范晓峰.南京艺术学院 2008
[5]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 韩锺恩.中央音乐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 殷珺.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D]. 李晓囡.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046276
【文章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音乐审美判断研究
1.音乐审美判断的一般研究
2.音乐审美判断类型理论
(二)诠释学理论历史梳理
1.古代诠释学
2.近代诠释学
3.当代诠释学
三、研究思路:如何切入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章 作为理解活动的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节 音乐审美范式与音乐作品
第二节 绝对音乐审美范式
第三节 表现美学的审美范式
第四节 纯粹的音乐审美判断的界限
第五节 作为理解活动的审美判断
第二章 哲学诠释学的视域
第一节 关于理解的一般说明
第二节 理解的目的:事情本身的自我表现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诠释学循环与视域融合
一、诠释学循环
二、视域融合
第四节 理解的完成:语言解释
第三章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音乐审美判断
第一节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历史性
第三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语言性
第四节 音乐审美判断的事实性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审美方式:他娱-聆听、自娱-游戏和自况-修行[J]. 宋瑾.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8(01)
[2]“听”见不在场的声音——“内在谛听”概念释义及音乐作品实例解析[J]. 孙月. 中国音乐学. 2017(04)
[3]音乐审美体验中的音乐行为研究[J]. 姜庆敏. 济宁学院学报. 2014(05)
[4]我们眼中的作品——音乐评价的对象及其差异性[J]. 柯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4(03)
[5]前理解差异与音乐体验方式的多样性[J]. 林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02)
[6]音乐接受与音乐叙事的有效性[J]. 陈德志,车文丽. 人民音乐. 2014(04)
[7]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J]. 洪汉鼎. 河北学刊. 2008(01)
[8]为了理解而反省、我思——论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史编纂学[J]. 刘经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7(04)
[9]从“音乐听赏”到“音乐与听众关系”的音乐社会学类型论[J]. 周耀群.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10]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 尹爱青. 中国音乐教育. 2004(11)
博士论文
[1]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概念的历史及其感性—审美经验问题研究[D]. 贺颖.上海音乐学院 2014
[2]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D]. 陈新坤.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 武文华.上海音乐学院 2009
[4]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 范晓峰.南京艺术学院 2008
[5]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D]. 韩锺恩.中央音乐学院 2003
硕士论文
[1]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 殷珺.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作品构建的层次性研究[D]. 李晓囡.上海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04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4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