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乐谱与诠释:拉威尔《库普兰之墓》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要领

发布时间:2021-02-25 10:30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是著名的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创作领域广泛,涉及管弦乐、室内乐、钢琴、声乐等各个领域,其音乐结合了法国音乐传统与印象主义的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钢琴音乐在拉威尔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时间与风格大致可被分为早期与晚期。早期的钢琴音乐描绘性较强,常具有华丽的技巧性;晚期的钢琴作品则具有结构均衡、风格典雅的特点。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即为拉威尔晚期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是向18世纪法国音乐致敬的小曲集。组曲中包含的六首作品均用过去已有的体裁写成,包括三种在宫廷流行过的舞曲。这六首作品结构清晰,段落划分规整,由一条精简的动机串联在一起,音乐形象各异,但也密不可分。在乐句划分方面,多用不规则的句法,既具有复古的特性,也增加了听觉上的新鲜感。拉威尔使用的和声色彩丰富,充满张力。拉威尔对于力度与速度标记的使用十分考究,这部作品的力度标记横跨pp-fff,对弱音区pp的探索最为广泛。通过分析《库普兰之墓》的创作特点,挖掘谱面的各种信息,演奏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诠释作品。而通过比对作品的管弦乐版本,演奏者可以获得更多音色上...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库普兰之墓》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拉威尔的主要钢琴作品
    第二节 《库普兰之墓》概述
第二章 《库普兰之墓》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 复古的体裁
    第二节 清晰的结构
    第三节 精简的动机
    第四节 不规则的句法
    第五节 独特的和声
    第六节 力度标记与速度标记
第三章 《库普兰之墓》的演奏要领
    第一节 前奏曲
    第二节 赋格
    第三节 弗尔兰纳舞曲
    第四节 里戈东舞曲
    第五节 小步舞曲
    第六节 托卡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之“前奏曲”乐队配器中踏板音的处理[J]. 周进.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

硕士论文
[1]试论拉威尔《库普兰之墓》管弦乐版本配器对钢琴独奏版本音色处理的启示[D]. 刘云龙.中央音乐学院 2019
[2]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材料与形态研究[D]. 周小卜.上海音乐学院 2018
[3]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的创作与演奏分析[D]. 文瑞雪.西安音乐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05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5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