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初期小提琴民族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7:53
随着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教学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学习小提琴这门乐器。小提琴自清朝时期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大量的体现出民族音乐神韵的优秀作品,小提琴艺术也得到了相对新的发展。中西方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不仅仅是在某个乐器的演奏技巧上,还有它存在的历史背景、思维、审美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体现。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手法不仅含有西方小提琴音乐的一些特点,而且还同时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在现阶段的小提琴教学中,中西方作品的学习比例不平衡,对于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学习太少,也不够重视。学龄初期儿童的小提琴教学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练习,更需要的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因此文章中针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学习小提琴民族化教学的概况、特点、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学改革的策略以及对于小提琴民族化教学未来的发展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着重对其民族化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教学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小提琴作品与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分析研究,抓住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产生民族化的音乐审美,为其未来小提琴教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并增强传承发扬民族音乐艺术的责任...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一个部分总共由四个乐句组成,这个部分在教学当中要表现出作者对于祖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并且熟练、流畅将其演奏出来。在后半部分(图3-7)还出现了大量的泛音,在演奏时要注意泛音与实音配合连贯,这是在西方乐曲中很少出现的,这里作者为了表现出古筝弹奏时意境,将泛音运用其中。图3-7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乐曲基本上保留了古筝演奏的整体风格,技法上也模仿了古筝的演奏手法,同时还弥补了古筝点性音响中音与音之间贯通性较差的不足,增加了整个乐曲的流动性。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适当的去引导学生去探索小提琴是如何更好的去展现古筝作品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二)与二胡曲的融合二胡被称之中国的“国乐”,学龄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这一乐器大部分都非常熟悉,而根据皮亚杰所提出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虽然能遵循逻辑法则进行推理,但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情境或者熟悉的经验,并且其思维具有去集中化的特点,即解决问题不再指凭直觉所见的片面信息去做判断,在进行小提琴民族化教学时需要为提供一定的实物支持或者场景联系。因此,小提琴教师在针对以二胡曲改编的中国小提琴曲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二胡以及二胡演奏技巧、曲目进行初步的了解与拓展,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矗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不但促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陈刚、何占豪、丁善德以及“实现小组”俞丽拿等同学的协助下所创作的中国著名小提琴曲《梁祝》为例,作品的取材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展现整个乐曲当中的情绪特点以及更好的体现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关系,借鉴、引用了二胡演奏技巧当中特有的滑音,抖弓等等技巧,为整个乐曲的人物情绪表现得更加丰满和充实,教学时就需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3-10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俞丽拿老师曾说:“因为《梁祝》,使东方风韵、中国元素飞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中国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让西方乐器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5]小提琴民族化不单单是单方面的将民族乐器二胡的曲目生搬硬套到小提琴上,而是相互借鉴与吸收并加以改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情绪,展现中国的音乐魅力。通过以上对于《梁祝》这部著名的小提琴作品进行简单分析,我们知道在小提琴民族化教学当中对于学龄初期的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会拉音符,还应该是能够初步的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某个演奏技巧运用的原因,也为之后更好的演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三)与口笛曲的融合口笛是中国竹笛家族当中最小的一种乐器,人们熟悉的口笛大多都是红木、塑料、竹子等等一些材料来制作的。而口笛对于学龄初期的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在面对不了解、生疏、兴趣不高的物品时其注意力容易出现涣散,不集中的特点,而面对这些学生来说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协作学习所有具有的教学群体的思想与智慧的共享性特点以及情景教学中主体性特点让学生更快的接受新事物的学习。以白诚仁先生为口笛创作了一首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例,这首曲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口笛这个乐器,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陈刚以这首著名的口笛曲改编成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既保留了原有口笛音乐的特点,又充分的展现小提琴的特性,成为了小提琴舞台上长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也被纳入了小提琴教材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首乐曲,将它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苗岭的早晨》在最开始时用了一个很长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J]. 骆聪. 艺术科技. 2019(03)
[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 李春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7)
[3]让小提琴讲中国话[J]. 俞丽拿. 新湘评论. 2018(18)
[4]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及音乐实践方法探析——评《论音乐教育》[J]. 刘莉.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7)
[5]小学音乐分段式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陈备军. 音乐天地. 2018(03)
[6]科学使用教材提高小提琴教学效率——以小提琴教材《克莱采尔练习曲》为例[J]. 陈恩笑.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8(01)
[7]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 谈音. 艺术评鉴. 2017(17)
[8]小提琴教学艺术精髓探析——评《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J]. 夏婷. 高教探索. 2017(09)
[9]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J]. 谭志鸿. 学周刊. 2015(05)
[10]如何在小学开展好器乐教学[J]. 何一音. 亚太教育. 2014(03)
博士论文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 许洪帅.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D]. 施咏.福建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小学器乐教学微学习实践的个案研究[D]. 刘晓利.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研究[D]. 钟楚婷.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 陈文博.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浅谈逻辑思维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运用[D]. 欧嘉莹.中央音乐学院 2018
[5]民族器乐教学在当代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王婷婷.海南师范大学 2018
[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小提琴表演技法及其演进[D]. 韩璐.上海师范大学 2018
[7]关于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效果的探析[D]. 路若渲.华南理工大学 2017
[8]小提琴教学方法浅析[D]. 王溢华.中央音乐学院 2017
[9]论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揉弦[D]. 曹映雪.中央音乐学院 2016
[10]小提琴艺术在中国“民族化”的历程与影响研究[D]. 桂昭兮.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56224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一个部分总共由四个乐句组成,这个部分在教学当中要表现出作者对于祖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并且熟练、流畅将其演奏出来。在后半部分(图3-7)还出现了大量的泛音,在演奏时要注意泛音与实音配合连贯,这是在西方乐曲中很少出现的,这里作者为了表现出古筝弹奏时意境,将泛音运用其中。图3-7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乐曲基本上保留了古筝演奏的整体风格,技法上也模仿了古筝的演奏手法,同时还弥补了古筝点性音响中音与音之间贯通性较差的不足,增加了整个乐曲的流动性。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适当的去引导学生去探索小提琴是如何更好的去展现古筝作品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二)与二胡曲的融合二胡被称之中国的“国乐”,学龄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这一乐器大部分都非常熟悉,而根据皮亚杰所提出的这一时期的儿童虽然能遵循逻辑法则进行推理,但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情境或者熟悉的经验,并且其思维具有去集中化的特点,即解决问题不再指凭直觉所见的片面信息去做判断,在进行小提琴民族化教学时需要为提供一定的实物支持或者场景联系。因此,小提琴教师在针对以二胡曲改编的中国小提琴曲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二胡以及二胡演奏技巧、曲目进行初步的了解与拓展,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矗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不但促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而且也对中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陈刚、何占豪、丁善德以及“实现小组”俞丽拿等同学的协助下所创作的中国著名小提琴曲《梁祝》为例,作品的取材是中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在演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展现整个乐曲当中的情绪特点以及更好的体现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关系,借鉴、引用了二胡演奏技巧当中特有的滑音,抖弓等等技巧,为整个乐曲的人物情绪表现得更加丰满和充实,教学时就需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3-10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俞丽拿老师曾说:“因为《梁祝》,使东方风韵、中国元素飞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中国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让西方乐器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5]小提琴民族化不单单是单方面的将民族乐器二胡的曲目生搬硬套到小提琴上,而是相互借鉴与吸收并加以改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情绪,展现中国的音乐魅力。通过以上对于《梁祝》这部著名的小提琴作品进行简单分析,我们知道在小提琴民族化教学当中对于学龄初期的孩子的要求不仅仅是会拉音符,还应该是能够初步的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某个演奏技巧运用的原因,也为之后更好的演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三)与口笛曲的融合口笛是中国竹笛家族当中最小的一种乐器,人们熟悉的口笛大多都是红木、塑料、竹子等等一些材料来制作的。而口笛对于学龄初期的学生来说是不熟悉的,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在面对不了解、生疏、兴趣不高的物品时其注意力容易出现涣散,不集中的特点,而面对这些学生来说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协作学习所有具有的教学群体的思想与智慧的共享性特点以及情景教学中主体性特点让学生更快的接受新事物的学习。以白诚仁先生为口笛创作了一首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例,这首曲子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口笛这个乐器,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陈刚以这首著名的口笛曲改编成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既保留了原有口笛音乐的特点,又充分的展现小提琴的特性,成为了小提琴舞台上长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也被纳入了小提琴教材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首乐曲,将它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苗岭的早晨》在最开始时用了一个很长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J]. 骆聪. 艺术科技. 2019(03)
[2]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 李春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7)
[3]让小提琴讲中国话[J]. 俞丽拿. 新湘评论. 2018(18)
[4]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及音乐实践方法探析——评《论音乐教育》[J]. 刘莉.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7)
[5]小学音乐分段式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陈备军. 音乐天地. 2018(03)
[6]科学使用教材提高小提琴教学效率——以小提琴教材《克莱采尔练习曲》为例[J]. 陈恩笑.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8(01)
[7]小学音乐课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 谈音. 艺术评鉴. 2017(17)
[8]小提琴教学艺术精髓探析——评《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J]. 夏婷. 高教探索. 2017(09)
[9]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J]. 谭志鸿. 学周刊. 2015(05)
[10]如何在小学开展好器乐教学[J]. 何一音. 亚太教育. 2014(03)
博士论文
[1]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 许洪帅.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研究[D]. 施咏.福建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小学器乐教学微学习实践的个案研究[D]. 刘晓利.河北师范大学 2018
[2]中国小提琴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运用研究[D]. 钟楚婷.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 陈文博.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浅谈逻辑思维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运用[D]. 欧嘉莹.中央音乐学院 2018
[5]民族器乐教学在当代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王婷婷.海南师范大学 2018
[6]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小提琴表演技法及其演进[D]. 韩璐.上海师范大学 2018
[7]关于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效果的探析[D]. 路若渲.华南理工大学 2017
[8]小提琴教学方法浅析[D]. 王溢华.中央音乐学院 2017
[9]论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揉弦[D]. 曹映雪.中央音乐学院 2016
[10]小提琴艺术在中国“民族化”的历程与影响研究[D]. 桂昭兮.云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56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5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