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基于和声视域下凯雅·萨利亚霍(Kaija Saariaho)的音乐语言

发布时间:2021-03-05 12:56
  本文将以20世纪的和声技法作为切入点来探讨芬兰作曲家凯雅·萨利亚霍(Kaija Saariaho,1952-)的音乐语言。论文的主要内容为五个部分。绪论为第一部分,在绪论中,笔者将主要阐述国内外学者对于雅雅·萨利亚霍的研究现状;对于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的介绍;也将对笔者的研究思路及其方法进行介绍和整理。正文为三章内容。第一章将以20世纪常用的音高组织技术来分析研究,而后总结并归纳出萨利亚霍的作品特征和创作手法。如,中心和音、中心音列、中心音程技术等内容,以此来知晓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追求。第二章将以20世纪出现的新的和声概念为思路,对萨利亚霍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如静态和声、孤岛和声以及和声场等方面。以此来探究其创作中的新和声思维的可能性。第三章笔者将针对萨利亚霍的清唱剧《西蒙娜的受难》(La Passion deSimone)的第一乐章,并结合前面章节所归纳的理论要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一个部分为结语,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将对作曲家的创作思维特征,和声技法的使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知晓萨利亚霍独特的音乐语汇。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关于凯雅·萨利亚霍
        (一) 生活经历
        (二) 创作经历
        (三) 创作时期划分
        (四) 作品介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目的、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方法
    五、论文基本行文结构
第一章 萨利亚霍作品中的音高陈述方式
    第一节 音程中心性
        基本定义
        一、萨利亚霍室内乐作品中的两组极进音程关系为中心
            (一) 二度音程关系为中心
                横向线条化二度音程关系
            (二) 三度音程关系为中心
                1. 横向线条化三度音程关系
                2. 纵向结构化三度音程关系
        二、二三度音程关系结合为中心
            横向线条化上二、三度音程关系
        三、萨利亚霍乐队作品中的混合音程关系为中心
            (一) 极进音程与纯音程关系为中心
            (二) 极进音程与三全音关系为中心
            (三) 极进音程与包含三全音的四五度音程关系为中心
        四、时间过渡特性下的音程中心的不同侧重
    第二节 音列中心性
        基本定义
        一、音列中心性的分类
        二、萨利亚霍作品中的对称性音列
            (一) 八声音阶
            (二) 三音列
            (三) 单四音列和双四音列
                1. 单四音列的呈现
                2. 双四音列的呈现
    第三节 和音中心性
        概念缘起
        基本定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萨利亚霍作品中的和声新概念
    第一节 音响和声—和音音响
        一、点状的和音音响
        二、线性化的和音音响
        三、持续性的和音音响
            (一) 长时间过渡特性的和音音响
            (二) 短时间过渡特性的和音音响
    第二节 音的岛屿
        一、孤岛和声-松散的相互关联
            (一) 原型音程的相互关联
            (二) 变幻的孤岛—展衍的相互关联
    第三节 静态和声和场的概念
        一、静态和声
        二、萨利亚霍的静态和声
        三、和声场
            (一) 单一和弦构成的场
            (二) 分层结构的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唱剧《西蒙娜的受难》第一乐章综合分析
    第一节 音高组织原则
        一、音列构成
            (一) 女高音的音列构成
            (二) 乐队的音列构成
        二、和音构成及其和音序进方式
            (一) 女高音的和音构成
            (二) 女高音的和音序进方式
            (三) 乐队的和音构成
            (四) 女高音和乐队的和音序进方式
    第二节 清唱剧《西蒙娜的受难》第一乐章和声的新概念
        一、孤岛和声—跨维度的岛屿
        二、萨利亚霍的静态和声—动态化的静态
        三、和声场—分层结构的场
    第三节 其他要素在萨利亚霍作品中的体现
        一、对于第一乐章频谱思维的想像
        二、音色概念的传统和声化
        三、组织结构原则—音色结构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歌雅·萨利亚霍的作品看新潮与传统的融合[J]. 任佳.  音乐传播. 2015(04)
[2]卡利亚·萨莉亚霍《帕皮隆家族》演奏解读[J]. 王斯雯.  大众文艺. 2015(13)
[3]创造属于自己的音响世界——芬兰作曲家卡伊娅·萨利亚霍访谈[J]. 乌勒-艾那·安德森,张萌.  人民音乐. 2015(02)
[4]萨利亚霍大提琴曲《旋转与轮回》[J]. 王斯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5]“简”与“繁”的极致调和——浅谈萨利亚霍《梦的翅膀》的音高组织原则[J]. 王云飞.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3(01)
[6]芬兰音乐与音乐生活[J]. 张伯瑜.  人民音乐. 1999(07)
[7]芬兰音乐一瞥[J]. 秦大平.  音乐世界. 1985(09)

博士论文
[1]萨利亚霍三部管弦乐代表作研究[D]. 刘琨.上海音乐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渗透与融合—卡佳·萨利亚霍两部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特点研究[D]. 李惠子.中央音乐学院 2015
[2]音色音响技术在萨利亚霍作品中的体现[D]. 熊宇星.武汉音乐学院 2015
[3]冷寂的幻灭[D]. 田田.中央音乐学院 2014
[4]简明语言与生动内容的完美统一[D]. 王云飞.中央音乐学院 2010
[5]萨利亚霍《六座日本花园》的结构思维研究兼论20世纪混合型电子音乐的创作特征[D]. 倪朝晖.上海音乐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06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06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