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式音高标准器“均准”的复原图纸绘制、有限元分析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26 10:34
"均准"一词最早见于朱载堉《律学新说·立均第九》,用于演示十二等程律制,它是中国音乐、声学史中重要成就,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并未留存下来。虽然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已经前人多次验证其科学性,但没有以实验手段验证朱载堉设计准器科学性的相关文章,主要原因为无实物可供操作。本文基于朱载堉在古籍中记载的均准各项规格参数,初步建立了均准的一个三维模型,用于明确此音高标准器各项结构参数,同时基于前人的考证提出复原均准的材料及工艺的各项流程建议。复原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均准的声学结构特点,为今后相关方向研究确立基础,同时也具有普及中国古代音律知识的作用,对现在的音乐教育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1 “均准”及历史各时期弦准器概论
1.1 先秦“均钟木”
1.2 汉代“京房准”
1.3 梁武帝“四通”
1.4 北魏“陈仲儒准”及五代“王朴准”
1.5 明代王子朱载堉“均准”
1.6 十二等程律与十二平均律术语辨析
2 根据记载绘制“均准”结构
3 均准电脑模型制作过程及数据整理
3.1 模型制作方法及制作思路
3.2 均准主体结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3 均准细节结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4 均准的用弦及定徽
4 制作均准材料及工艺考释
4.1 琴板材质选择及物理特性
4.2 琴弦材质选择与物理特性
4.3 均准模型有限元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均律”和“等程律”术语辨析[J]. 戴念祖. 中国科技术语. 2016(02)
[2]对不同形制古琴琴体声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杨帆. 音乐传播. 2014(03)
[3]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立均第九》释解辨析[J]. 张志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中国历史上弦准的发展[J]. 王允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1(04)
[5]“均准”和律琴[J]. 陈应时. 乐器. 1987(04)
[6]管律辨讹[J]. 杨荫浏. 文艺研究. 1979(04)
本文编号:3161265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1 “均准”及历史各时期弦准器概论
1.1 先秦“均钟木”
1.2 汉代“京房准”
1.3 梁武帝“四通”
1.4 北魏“陈仲儒准”及五代“王朴准”
1.5 明代王子朱载堉“均准”
1.6 十二等程律与十二平均律术语辨析
2 根据记载绘制“均准”结构
3 均准电脑模型制作过程及数据整理
3.1 模型制作方法及制作思路
3.2 均准主体结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3 均准细节结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4 均准的用弦及定徽
4 制作均准材料及工艺考释
4.1 琴板材质选择及物理特性
4.2 琴弦材质选择与物理特性
4.3 均准模型有限元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均律”和“等程律”术语辨析[J]. 戴念祖. 中国科技术语. 2016(02)
[2]对不同形制古琴琴体声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杨帆. 音乐传播. 2014(03)
[3]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立均第九》释解辨析[J]. 张志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中国历史上弦准的发展[J]. 王允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1(04)
[5]“均准”和律琴[J]. 陈应时. 乐器. 1987(04)
[6]管律辨讹[J]. 杨荫浏. 文艺研究. 1979(04)
本文编号:3161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6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