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淑室内管弦乐《Graffiti》的复调技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21:31
陈银淑(unsuk chin)是现代音乐创作中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亚裔作曲家之一。本文以作曲家应洛杉矶爱乐乐团委约写作的室内管弦乐《Graffiti》为研究对象,从该作品中音高、节奏、织体、音色以及作品结构出发,对这部作品的作曲思维以及作品中的复调技法进行技术剖析。笔者将通过详尽的谱例以及图表例证,对陈银淑的这部室内管弦乐作品中音高组织、节奏组织各单一要素中的模仿与对位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相互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由以及意义,并对于陈银淑和她的这部作品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中,集中对于陈银淑的《Graffiti》音乐要素的选取以及运用到的复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下为正文中每一章节所论述的内容与重点:第一章中,笔者将《Graffiti》三个乐章中的作曲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第一二节分别将音高组织、节奏组织进行提炼和概括:音高方面包括对作品中所运用的有限移位模式以及局部的核心音列加以论述和概括,节奏方面主要对于作品中节奏的运用整理归纳;第三节是对于作品三个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中,笔者将《Graffiti》中各个要素之...
【文章来源】: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作曲家以及作品简介
第一章 《GRAFFITI》作曲技术特征
第一节 音高素材的运用
一、有限移位模式的运用与拓延
二、核心音列的纵横发展
第二节 节奏组织及其运用
一、不协和节奏下进行的节奏分层
二、节奏变值以及不可逆行节奏
第三节 曲式结构分析
一、第一乐章《Palimpsest》(重写本)
二、第二乐章《Notturno urbrano》(城市小夜曲)
三、第三乐章《Passacaglia》帕萨卡利亚
第二章 《GRAFFITI》中的复调技术特征
第一节 音高组织的模仿与对位
一、有限移位模式的模仿与对位
二、核心音列的模仿与对位
第二节 节奏结构中的模仿与对位
一、节奏结构中的对位
二、节奏结构中的模仿
第三节 结构对位
第三章 《GRAFFITI》中其他复调技术分析
第一节 古老复调的创新——帕萨卡利亚
第二节 外部形态的异化——单声复调
第三节 音高的渐次变化——微变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银淑的文化身份及其三首钢琴练习曲[J]. 吴羽萌,邹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2]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分析》:加美兰、“节奏角色”与鸟歌[J]. 奥利弗·梅西安,张惠玲,洪丁.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里盖蒂《遥远》中的卡农模式与持续音[J]. 王茜.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4]论甘美兰音阶的结构形态与调音模式[J]. 饶文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5]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J]. 张巍.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陈银淑六首《钢琴练习曲》的创作研究[D]. 陈婷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陈银淑音乐作品创作观念和技法研究[D]. 梁楠.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陈银淑《光的空间》声音组织及其结构形态初探[D]. 张懿.上海音乐学院 2014
[4]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二册节奏分析[D]. 樊倩.上海音乐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162148
【文章来源】: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作曲家以及作品简介
第一章 《GRAFFITI》作曲技术特征
第一节 音高素材的运用
一、有限移位模式的运用与拓延
二、核心音列的纵横发展
第二节 节奏组织及其运用
一、不协和节奏下进行的节奏分层
二、节奏变值以及不可逆行节奏
第三节 曲式结构分析
一、第一乐章《Palimpsest》(重写本)
二、第二乐章《Notturno urbrano》(城市小夜曲)
三、第三乐章《Passacaglia》帕萨卡利亚
第二章 《GRAFFITI》中的复调技术特征
第一节 音高组织的模仿与对位
一、有限移位模式的模仿与对位
二、核心音列的模仿与对位
第二节 节奏结构中的模仿与对位
一、节奏结构中的对位
二、节奏结构中的模仿
第三节 结构对位
第三章 《GRAFFITI》中其他复调技术分析
第一节 古老复调的创新——帕萨卡利亚
第二节 外部形态的异化——单声复调
第三节 音高的渐次变化——微变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银淑的文化身份及其三首钢琴练习曲[J]. 吴羽萌,邹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2]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分析》:加美兰、“节奏角色”与鸟歌[J]. 奥利弗·梅西安,张惠玲,洪丁.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01)
[3]里盖蒂《遥远》中的卡农模式与持续音[J]. 王茜.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4]论甘美兰音阶的结构形态与调音模式[J]. 饶文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5]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J]. 张巍.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陈银淑六首《钢琴练习曲》的创作研究[D]. 陈婷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陈银淑音乐作品创作观念和技法研究[D]. 梁楠.上海音乐学院 2014
[3]陈银淑《光的空间》声音组织及其结构形态初探[D]. 张懿.上海音乐学院 2014
[4]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二册节奏分析[D]. 樊倩.上海音乐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162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6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