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而来的傩魂神韵——评《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7:17
<正>仪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土壤,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仪式而言,它不仅是人类形态语言的集中反映(包括音乐),而且还是人类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贮存库。从音乐的"原在方式"及其形态与其他艺术方式及其形态的相似性着眼,它们都与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作为从远古发展至今的傩仪式音乐文化,在我国仪式音乐中占有举
【文章来源】:人民音乐. 201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正午:研究与写作的范式
(一)双重属性:音乐表演与文化表演
(二)深描写作:深入研究的试金石
二、博古通今:全面的材料采集
(一)三下江南:曲径通幽的田野之旅
(二)以今溯古: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贯穿
三、隐喻与象征:符号学等新兴视角的介入
四、可继续开采的富矿
(一)对于国际傩仪式及相关研究的缺失
(二)现代化语境下傩文化研究待进一步延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一种从艺术切入文化情境的表述方式[J]. 杨民康. 民族艺术. 2016(06)
[2]音乐事项个案研究——2003年12月2日晚,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甲磋”[J]. 杨波,陈铭道. 中国音乐. 2007(02)
[3]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 近代史研究. 2006(05)
[4]生活启示录[J]. 朱践耳. 人民音乐. 1991(10)
本文编号:3191344
【文章来源】:人民音乐. 201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文化正午:研究与写作的范式
(一)双重属性:音乐表演与文化表演
(二)深描写作:深入研究的试金石
二、博古通今:全面的材料采集
(一)三下江南:曲径通幽的田野之旅
(二)以今溯古: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贯穿
三、隐喻与象征:符号学等新兴视角的介入
四、可继续开采的富矿
(一)对于国际傩仪式及相关研究的缺失
(二)现代化语境下傩文化研究待进一步延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一种从艺术切入文化情境的表述方式[J]. 杨民康. 民族艺术. 2016(06)
[2]音乐事项个案研究——2003年12月2日晚,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甲磋”[J]. 杨波,陈铭道. 中国音乐. 2007(02)
[3]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 近代史研究. 2006(05)
[4]生活启示录[J]. 朱践耳. 人民音乐. 1991(10)
本文编号:3191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19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