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1-04 10:55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斯顿三度和声语言与古典时期功能和声语言的相似性及个性化运用特点加以论述;其次,对三度和弦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与人工音阶相互综合的"半音化体系"中,以何种"身份"出现进行解读;最后,重点论述了辟斯顿在处理多调性、泛调性和无调性片段中如何运用三度和弦,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使命和意义。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调式综合模式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
二、传统与人工音阶综合模式下的三度和弦运用
三、综合调试半音体系下的三度和弦与对位声部
(一)三和弦与七和弦的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线性对位声部
(二)中间二声部的三度和音层与两端的对位声部
(三)三和弦在综合调式对位化写作中的调性呈现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音阶类属及运用方式[J]. 张宝华. 中国音乐学. 2019(02)
[2]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 张宝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3]论多节拍对位及复节奏组合[J]. 刘永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727647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调式综合模式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
二、传统与人工音阶综合模式下的三度和弦运用
三、综合调试半音体系下的三度和弦与对位声部
(一)三和弦与七和弦的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线性对位声部
(二)中间二声部的三度和音层与两端的对位声部
(三)三和弦在综合调式对位化写作中的调性呈现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音阶类属及运用方式[J]. 张宝华. 中国音乐学. 2019(02)
[2]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 张宝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9(01)
[3]论多节拍对位及复节奏组合[J]. 刘永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727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7276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