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声情并茂”之审美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族声乐“声情并茂”之审美特点研究
【摘要】:“声情并茂”作为民族声乐的独特艺术美学风格,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及审美风貌,它不仅是中国民族声乐理论的闪光点,而且也表达了人们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一种追求,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对“声情并茂”的描述多见于古代文献中。唐代白居易在《问杨琼》中直述“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说明在唐朝之前声音和情感就是表现歌声美的基本构成元素了。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人们的音乐审美产生影响和发生变革。“声情并茂”这一声乐技术准则和美学要求也蕴含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和历史积淀,分析和研究它的内涵和审美特点,用以指导民族声乐实践和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本身就是民族声乐专业,启蒙教师是戏曲演员,从高中开始学习民族声乐,研究生阶段则是追随有留学经历的美声唱法教授继续深造,在学习民族声乐的同时学习了外国歌剧和艺术歌曲,在声乐理论与技术上有着更加深入的学习。笔者依据现代声乐理论审美角度,分别从心理感知性,多样性与整体性这三个角度对民族声乐中“声情并茂”的审美特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本文对民族声乐中“声情并茂”的审美特点探究,在声乐实践与理论方面是一个新角度的诠释,并且是以新视角来拓展民族声乐教学研究,从理论上可以丰富现今过多从技术上对声情并茂这一美学要求的诠释。本文共为五章: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二章是本文相关概念概述,对声乐、民族声乐、审美与审美特点的内涵和民族声乐中声音、情感的概念、“声情并茂”和审美的关系做了阐述;第三章是“声情并茂”的心理审美特点,分别阐述了声音的感知与调控和情感的感知与表达,其中包括声音的感觉和感知、歌唱中心理对生理的调控和情感的感知与记忆、情感的想象和抒发;第四章是“声情并茂”的多样性审美特点,分别阐述了歌唱中的声音与作品体裁的多样性;第五章是“声情并茂”整体性的审美特点,分别论述了声音和感情的理性与感性的和“声茂”与“情茂”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民族声乐 声情并茂 审美特点 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一、绪 论9-12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11
- (四)研究意义11-12
- 二、相关概念与理念概述12-16
- (一)声乐概念界定12
- (二)民族声乐的概念界定12-13
- (三)民族声乐中“声情并茂”的理念概述13-15
- 1.声音的理念概述13
- 2.情感的理念概述13-14
- 3.“声情并茂”的内涵14-15
- (四)审美与审美特点的内涵15-16
- 三、“声情并茂”之心理感知审美特点16-24
- (一)声音的感知与调控16-21
- 1.声音的感觉与知觉16-17
- 2.歌唱中心理对生理的调控17-21
- (二)情感的感知与表达21-24
- 1.情感的感知与记忆21-22
- 2.情感的想象与抒发22-24
- 四、“声情并茂”之多样性审美特点24-31
- (一)歌唱声音的多样性24-28
- 1.民族声乐的歌唱特点24
- 2.美声唱法的歌唱特点24-25
- 3.中西融合形成的多元声乐唱法25-28
- (二)作品体裁与题材的多样性28-31
- 1.中国民歌不同地域、民族的多样风格28-29
- 2.声乐作品的多样题材与体裁29-31
- 五、“声情并茂”之整体性审美特点31-34
-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31-32
- (二)声茂”与“情茂”的统一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森;论民族声乐母语文化的定位[J];艺术百家;2002年04期
2 乔新建;对民族声乐风格的哲学思考[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3 张小(女弋);我对民族声乐创新发展的见解[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4 李小亮;试论我国民族声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6 郭建民,赵世兰;关于民族声乐的风格问题[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7 周娟娟;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回顾与反思[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季红莉;民族声乐中字与声的结合[J];艺海;2004年06期
9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程琴;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的必然原因[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锋;原生态——民族声乐的根基[N];音乐周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房巍;市场环境下的民族声乐[N];音乐周报;2005年
3 解丽 刘明健;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之管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5 廖昌永;迎接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春天[N];音乐周报;2011年
6 晓光;建立多样化民族声乐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7 沙莎 省政协委员;民族声乐中的文字发音[N];各界导报;2014年
8 刘辉;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N];音乐周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为民族声乐别无选择[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著名歌唱家 声乐教育家 金铁霖;探究民族声乐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芳;新时期民族声乐唱法元素之浅析[D];厦门大学;2008年
3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媛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辉;当代民族声乐开放、拓展与跨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成;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郝娅楠;论民族声乐中的“有”与“无”[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0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63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