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谷的生平、音乐评论及文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03:17
本文关键词:张若谷的生平、音乐评论及文论研究
【摘要】:张若谷(1905—1967),原名张天松,字若谷,圣名马尔谷,海派作家、编辑、教授、翻译家、音乐评论家,曾经用过的笔名有马尔谷、百合、南方张、刘舞心女士、虚斋主、欧阳忠正、庠矩(一作摩炬)等,为20世纪上半叶上海天主教都会散文的代表作家,作品具有中国现代都会散文范式的意味。因天主教学堂教育背景,张若谷热爱音乐艺术,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法语能力,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各类与音乐有关的文章。1925-1930年是他音乐评论创作的高峰期,尤以发表在《申报·艺术界》上的《市政厅音乐会》系列和报道上海音乐会盛况的评论数量多、内容广、影响力大。在20世纪30年代,他将之前的文论积累成册,遂有音乐著作《艺术三家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27)、《音乐ABC》(世界书局1929)、《歌剧ABC》(世界书局1928)、《到音乐会去》(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26)、《都会交响曲》(真美善书店1929)等著述问世。这段时期也正是中国音乐评论的初始,张若谷所写的音乐评论,以西洋音乐音乐会的演出为主,并在文章里介绍、普及音乐理论知识,在评价音乐实践本体的同时,也推广普及了西乐相关知识,虽然有些内容在今天看来只是简单地介绍节目内容、作曲家生平等,但弥补了当时中国社会对这类知识的空白。因此张若谷为我国近代音乐评论的发展,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推广介绍,做出了努力。
【关键词】:张若谷 生平 音乐评论 音乐文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一、研究缘起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四、研究目的11-12
-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张若谷12-30
- 第一节 张若谷生平12-23
- 一、求学与成名12-18
- 二、中期创作、游历与工作18-23
- 三、马相伯对张若谷的影响23
-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张若谷23-30
- 一、音乐家张若谷及其相关史料梳理23-24
- 二、张若谷的音乐学术研究24-28
- 三、本章结语28-30
- 第二章 以《申报》为主要阵地的音乐评论30-50
-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音乐评论状态30-31
- 第二节 张若谷的音乐评论31-40
- 一、《申报·艺术界》与张若谷31-32
- 二、《市政厅音乐会》系列评论32-38
- 三、工部局乐队及对当时社会的研究38
- 四、张若谷对传播西乐的看法38-40
- 第三节 张若谷的其它音乐评论40-50
- 一、其它音乐评论整理40
- 二、音乐评论列表的统计、分析40-48
- 四、本章结语48-50
- 第三章 张若谷的音乐文论及社会活动50-61
- 第一节 张若谷的音乐文论50-52
- 一、张若谷与傅彦长、朱应鹏合著的《艺术三家言》50-51
- 二、《风琴输入中国考》51-52
- 第二节 与音乐相关的组织活动52-61
- 一、张若谷参与的协会活动52-54
- 二、张若谷倡导、发起的音乐团体54-59
- 三、本章结语59-61
- 结语61-63
- 附录一 1925-1926年的《市政厅音乐会》系列评论整理63-78
- 附录二 第七季市政厅交响乐会评论整理78-89
- 附录三 刊登在《申报》上的其它音乐评论整理89-92
- 参考文献92-95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95-96
- 致谢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晓红;胡楠;;工部局乐队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2 石鸥;;中国教会大学——震旦大学[J];书屋;2009年02期
3 俞玉滋;《键盘乐器输入中国考》述评[J];中国音乐;1993年03期
,本文编号:632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6326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