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论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17-08-18 09:07

  本文关键词:论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的艺术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马思聪 《西藏音诗》 艺术特点


【摘要】:中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以拓荒者的姿态,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10余首小提琴音乐作品中,努力探索如何将西洋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小提琴洋为中用,如何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近现代专业作曲技法相结合,以此作为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尝试。马思聪力求以小提琴音乐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使中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民族化小提琴器乐作品中实现完美结合。马思聪的音乐创作在旋律、曲式、和声、调式、调性以及伴奏织体等方面都融入了浓厚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形成了既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又具审慎严密的专业作曲技法的中国小提琴新音乐。马思聪创作于1941年的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为西洋乐器采用西藏民族音乐素材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作之路,卓越不凡的艺术特色,跨越时代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作品的作曲技法、音乐内涵与人文情怀的梳理和分析,总结马思聪创作的艺术特点,彰显其作品在开拓中国小提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以及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发展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马思聪小提琴音乐的民族化探索,对我国作曲家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创作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新音乐,以及对西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马思聪 《西藏音诗》 艺术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22.1
【目录】:
  • 论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作之路9-16
  • 第一节 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的背景9-13
  • 一、时代背景10-12
  • 二、创作历程12-13
  • 第二节 创作目的13-16
  • 一、直接目的13-14
  • 二、间接目的14-16
  • 第二章 卓越不凡的艺术特色16-30
  • 第一节 曲式结构的陈述方式16-21
  • 一、带序奏的双主题变奏曲——《述异》之曲式结构17-18
  • 二、缩减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喇嘛寺院》之曲式结构18-19
  • 三、对称性倒装奏鸣曲——《剑舞》之曲式结构19-20
  • 四、“深宫古韵”探囊玛——《西藏音诗》组曲“俯瞰”20-21
  • 第二节 音乐材料的基本特征21-25
  • 一、西藏典型音调的运用21-22
  • 二、不拘一格的民族素材22-24
  • 三、模仿藏族特性舞曲节奏24-25
  • 四、模仿印度古典音乐旋律25
  • 第三节 别致的调式、调性处理25-27
  • 一、变奏中的调性变化25-26
  • 二、民族化和声五声性调式处理26
  • 三、调式调性上的中西结合26-27
  • 第四节 民族化的和声手法运用27-30
  • 一、西方传统纵向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28-29
  • 二、非三度叠置和弦运用29
  • 三、复调手法的借鉴29-30
  • 第三章 跨越时代的艺术价值30-43
  • 第一节 丰富了中国小提琴的经典文献30-32
  • 一、我国小提琴音乐演奏曲目的嬗变轨迹30-31
  • 二、《西藏音诗》的演出盛况31-32
  • 第二节 拓展了作曲家的创作源泉32-34
  • 一、受外来音乐影响下的20世纪初期小提琴音乐创作32-33
  • 二、马思聪民族化小提琴音乐创作概况33
  • 三、《西藏音诗》的创作理念及影响33-34
  • 第三节 传播了藏族音乐文化34-37
  • 一、藏族音乐文化概貌35-36
  • 二、《西藏音诗》的藏族音乐文化内涵36
  • 三、《西藏音诗》藏族音乐的“韵”之表现36-37
  • 第四节 促进了全国人民认识西藏37-38
  • 一、神秘的雪域高原37
  • 二、笼罩着黑暗和痛楚阴影的小提琴音乐37-38
  • 第五节 加强了民族大团结38-41
  • 一、历史上不安稳的藏地38-39
  • 二、用音乐修补历史的伤疤39-40
  • 三、“琴”系民族大团结的悲剧导火索40-41
  • 第六节 对“非遗”保护具有借鉴性的意义41-43
  • 一、藏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41-42
  • 二、《西藏音诗》中的“非物”文化42
  • 三、《西藏音诗》的前瞻性体现42-43
  • 结论43-45
  • 附录45-47
  • 参考 文献47-49
  • 后记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杨杰;范晓晶;;论《绥远组曲》民族化的曲式布局[J];大舞台;2010年06期

2 陈小莉;;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方法和特点[J];福建艺术;2009年05期

3 陈立新;;马思聪小提琴曲《述异》演奏中的几点建议[J];北方音乐;201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菲;^煊谠贫说摹疤於熘琛盵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刘瑾;马思聪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陈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莉娅;马思聪的小提琴艺术及音乐创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俊海;寻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阳;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7 高娟;基于音乐作品研究的史学方法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8 陈乾;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张强;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鲁菲;以克莱斯勒《中国花鼓》论中西方小提琴音乐的融合[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3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693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