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
本文关键词: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
【摘要】:道家虚静观很好的为古筝演奏提供了一种审美心境,尤其是具体的道教音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虚极生实,静中取动的审美境界。而这种虚实相生、静照忘求的审美心态正是古筝演奏者亟待所需的。因此,将古筝的演奏艺术审美结合道家的虚静观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对虚静的研究,进而为古筝演奏艺术的审美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道家 虚静观 古筝艺术 审美
【分类号】:J632.32
【正文快照】: 游以及对最高价值的追寻与打破体现出来的。一、道家虚静观二、“心斋”——锤炼筝乐技术虚静观起初是属于哲学的概念范畴。在老子看来,通过“虚静”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致虚“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以心,而听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年03期
2 钟文敏;少儿古筝学习心理的把握与调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刘娜;论古筝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发展创新——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并认识古筝的演奏技巧与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3年05期
4 陈澄;论古筝操缦艺术[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5 盛霞;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李婷婷;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吕云路,李婷婷;关于青少年“古筝热”潜伏问题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玲玲;;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9 覃晓宁;;论古筝的教育与推广[J];职业时空;2008年04期
10 彭蓉;;试论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成玉;陈进轩;;郓城古筝艺术之乡的建设与发展[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2 刘瑞强;;古筝论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宁晓静;;浅谈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发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爱华;高奏江苏古筝艺术新篇章[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徐沛东;在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许燕茹;“古筝之乡”筝韵悠长[N];扬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宋莉;春城掀起古筝就业热潮[N];长春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高峰;古筝传千年 新人奏新曲[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安婧;学古筝的多了 古筝演奏家却少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蕙茹;成都学古筝人数全国第一[N];成都日报;2013年
8 周延甲;今昔古筝 天壤之别[N];音乐周报;2001年
9 祝妍芳 (作者单位:菏泽市艺术馆);培养新生力量 繁荣古筝艺术[N];菏泽日报;2007年
10 新乡市豫剧团 连会红;关于古筝学习中的几点体会[N];新乡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凌;“1+1”古筝基础教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范冉;当代古筝形制改革述评[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4 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文婷;建国后古筝教材的构建与发展沿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龙妮;关于古筝练习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阳;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古筝发展研究(1986年-20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博;中国古筝与中国箜篌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9 段宏霄;论古筝“颤音”技法[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李富杰;何占豪古筝作品中的民族元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11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1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