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隆回花瑶民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7:41

  本文关键词:隆回花瑶民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隆回花瑶民歌 生成的文化生态系统 特征 功能 价值


【摘要】:花瑶是隆回地区独有的民族。隆回花瑶民歌有两种:一种是花瑶民族独创并用古瑶语所唱的歌,名为“夜讪”(音译),它形成于花瑶民族早期的迁徙时期,流传于花瑶民族内部,如今基本失传;一种是随着花瑶民族迁徙至隆回境内,汉族和花瑶两族人民共同创作并流传至今的歌,用汉方言所唱,不仅带有花瑶的民族特色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歌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目前对花瑶民歌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隆回花瑶民歌的音乐形态层面的研究,文学形态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重点将花瑶民歌放在文学形态层面上来研究。本文在对花瑶民歌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探讨花瑶民歌的人文背景、题材内容、特征以及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涉及到花瑶民歌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方法。第二章为花瑶民歌生成的文化生态系统。本章基于田野调查的成果,借用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生成花瑶民歌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描述,探讨了花瑶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民间信仰、习俗等文化环境对花瑶民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创作和流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为花瑶民歌的题材内容。本章根据《中国歌谣集成》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花瑶民歌的实际,将花瑶民歌的题材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六大类,并借用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解读蕴含在花瑶民歌中的文化内涵。第四章为花瑶民歌的特征。本章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总结花瑶民歌的本体特征和过程特征。花瑶民歌的本体特征在于民歌内容和民歌艺术上的“人民性”特征,而它的过程特征指的是创作和流传过程的特征,即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与变异性、流传过程与创作过程结合。第五章为花瑶民歌的功能和价值。由于花瑶民歌的广泛实用性,花瑶民歌具有多功能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娱乐、民俗功能上。花瑶民歌的价值分为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两类,由于花瑶民歌满足了人们对花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俗生活、阶级生活等方面的认知需要,因此它的认识价值不容小觑。花瑶民歌对称和谐的形式美以及丰富多样的精神美,让花瑶民歌具有独特的美,这也正是花瑶民歌美学价值所在。
【关键词】:隆回花瑶民歌 生成的文化生态系统 特征 功能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第一节 研究现状11-15
  • 一、花瑶民歌的研究现状11-13
  •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3-15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15-17
  • 一、研究对象15-16
  • 二、研究内容16-17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17-19
  • 一、研究目的17-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第二章 花瑶民歌生成的文化生态系统19-37
  • 第一节 花瑶民歌生成的自然环境19-23
  • 一、花瑶民歌生成的自然环境19-21
  • 二、自然环境对花瑶民歌的影响21-23
  • 第二节 花瑶民歌生成的社会环境23-30
  • 一、花瑶民歌生成的社会环境23-28
  • 二、社会环境对花瑶民歌的影响28-30
  • 第三节 花瑶民歌生成的文化环境30-37
  • 一、花瑶民歌生成的文化环境30-35
  • 二、文化环境对花瑶民歌的影响35-37
  • 第三章 花瑶民歌的题材内容37-58
  • 第一节 劳动歌37-38
  • 第二节 时政歌38-41
  • 一、民族历史歌38-41
  • 二、当代时政歌41
  • 第三节 仪式歌41-51
  • 一、祀典歌41-43
  • 二、节令歌43-44
  • 三、礼俗歌44-51
  • 第四节 生活歌51-53
  • 一、农民生活歌51-52
  • 二、妇女生活歌52-53
  • 第五节 情歌53-56
  • 一、相识歌53-54
  • 二、相约歌54-55
  • 三、相恋歌55-56
  • 第六节 历史传说歌56-58
  • 第四章 花瑶民歌的特征58-67
  • 第一节 花瑶民歌的本体特征58-65
  • 一、民歌内容的“人民性”59-60
  • 二、民歌艺术的“人民性”60-65
  • 第二节 花瑶民歌的过程特征65-67
  • 一、创作过程的特征65
  • 二、流传过程的特征65-67
  • 第五章 花瑶民歌的功能和价值67-76
  • 第一节 花瑶民歌的功能67-71
  • 一、教育功能67-69
  • 二、娱乐功能69-70
  • 三、民俗功能70-71
  • 第二节 花瑶民歌的价值71-76
  • 一、花瑶民歌的认识价值71-72
  • 二、花瑶民歌的美学价值72-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3
  • 附录83-87
  • 附录一 虎形山瑶族乡2014年度基本情况统计一览表83-84
  • 附录二 田野调查照片84-87
  • 致谢87-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国;;花瑶妹[J];词刊;2012年03期

2 邵阳;;花瑶的裙[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2期

3 刘婕;;花瑶服饰文化探究[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9期

4 冯骥才;;老后与花瑶[J];创作与评论;2013年11期

5 老后;;大山深处有花瑶[J];人与自然;2002年09期

6 陈明月;;重访花瑶山寨[J];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07期

7 禹明华;刘智群;;论花瑶“挑花”的文化价值[J];湖湘论坛;2009年06期

8 张琼;;湘西南虎形山花瑶民歌的类型及音乐风格[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禹明华;;诗意的栖居——花瑶讪歌史学、文化价值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文轩;;论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玲;;浅谈花瑶挑花[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聂小丰 刘汉才;虎形山花瑶品牌扮靓旅游业[N];中国特产报;2005年

2 杨民贵;花瑶婚俗[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高定一 通讯员 廖雄鳌;一切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N];湘声报;2009年

4 文可鑫;瑶家人的绿色生活[N];工人日报;2007年

5 记者 蒋剑平 谭克扬 通讯员 杨贵新 聂小丰;隆回花瑶聚集地成国家风景名胜区[N];湖南日报;2010年

6 贺长生 聂小丰 杨成湘;虎形山依托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业[N];中国特产报;2004年

7 蒋剑平邋通讯员 罗佳成 聂小丰 陈帆 刘慧;隆回县旅游品牌战略尝胜果[N];湖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肖迪;现代的冲击孤寂地传承[N];湘声报;2009年

9 阿巧;“花瑶”面料成为热门一族[N];中国纺织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琳;隆回花瑶民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阮将军;隆回花瑶桃花图案的创新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琼;湘西南虎形山花瑶民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云;隆回花瑶挑花美学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妤婧;花瑶挑花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徐艺恒;湘西南花瑶挑花元素在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宋娟;论隆回县花瑶山歌的语言特色和演唱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珊;湖南隆回花瑶山歌民间音乐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1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