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楚颂》胡琴部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2:39

  本文关键词: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楚颂》胡琴部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楚颂》 双胡琴 民族管弦乐


【摘要】:《楚颂》是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为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的“2014年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开幕式而创作的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作品。该曲通过双胡琴之间的协调、对话,与乐队之间的复杂变化,表现楚汉战争英雄与爱情的主题。由于别出心裁地设计,双胡琴与乐队营造出更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高胡与二胡两种各具特色的胡琴担任主奏,在令胡琴协奏与合奏形式在创作手法上产生一定新突破和新发展的同时胡琴家族的现代魅力在其中也得到凸显。本文通过《楚颂》创作概况、双胡琴声部关系特点和双胡琴声部演奏特点三个部分,来研究《楚颂》中双胡琴的音乐本体情况。在乐曲结构、主要写作技法、双胡琴的角色塑造、演奏相关技法、配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楚颂》 双胡琴 民族管弦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前言6-7
  • 一、《楚颂》的创作概况7-12
  • (一) 作曲家简介7
  • (二) 创作背景7-8
  • (三) 英雄主题及爱情主题的音乐特点8-10
  • (四) 曲式结构10-12
  • 二、双胡声部关系的特点12-20
  • (一) 竞奏与互补12-14
  • (二) 并行与齐奏14-16
  • (三) 双胡琴演奏的音程距离设置16-20
  • 三、《楚颂》中双胡琴声部的演奏特点20-22
  • (一) 音乐理解方面20
  • (二) 技术方面20
  • (三) 默契方面20-22
  • 结语22-23
  • 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外籍”低音弦乐器的“特殊”作用——促进民族管弦乐队的新发展[J];黄河之声;2008年11期

2 许蓓;;民族管弦乐队的改革与发展[J];广东艺术;2010年06期

3 王江萍;;浅谈合理建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1年16期

4 郭亮;;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演奏[J];大众文艺;2012年17期

5 刘文金;民族管弦乐队的实验性及其他[J];人民音乐;1987年08期

6 马士萍;;浅析建国后民族管弦乐队“交响化”的历程[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年Z1期

7 傅利民,郑毅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与展望[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杨马转;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9 赵艳芳;从历史深处走来——有关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建元;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多元化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琵琶首席、弹拨乐声部长,,国家一级演奏员 陈音;他留下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刘文金;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刘星;“要么是纯正的传统,要么够世界水准”[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记者张咏华 伍斌;交响化是否民乐发展必由之路?[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光荣;借鉴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初探越南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2 丁丹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现场拾音技术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李荣帅;当代中国笛子改良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晓e

本文编号:722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722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