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中昆曲歌唱技巧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中昆曲歌唱技巧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教学 昆曲 歌唱技巧 声乐艺术 集大成者 各民族 重要地位 四声 传统声乐 戏曲声腔
【摘要】:正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它是从民歌、曲艺和戏曲等中国传统声乐中发展而来,并在不断地吸收各地区、各民族甚至境外的各种优秀声乐艺术成果的过程之中逐渐发展。昆曲(昆山腔、昆剧)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中的集大成者,被人们称为"一代腔皇",居戏曲声腔之首,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昆曲 歌唱技巧 声乐艺术 集大成者 各民族 重要地位 四声 传统声乐 戏曲声腔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民族声乐源远流长,它是从民歌、曲艺和戏曲等中国传统声乐中发展而来,并在不断地吸收各地区、各民族甚至境外的各种优秀声乐艺术成果的过程之中逐渐发展。昆曲(昆山腔、昆剧)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中的集大成者,被人们称为“一代腔皇”,居戏曲声腔之首,对三百年以来的中国大部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峰玉;;谈京剧“四呼”技术的转化与迁移[J];北方音乐;2009年11期
2 贾睿佳;;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戏曲艺术对声乐教学的几点启示[J];当代戏剧;2010年06期
3 赵小梅;;豫剧常派演唱艺术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4 傅国庆;歌唱的呼吸原理与训练方法[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温彩玲;王玉静;;从“板眼”处理谈彭丽媛歌唱艺术[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6 范义付;;从艺术歌曲《孟姜女》谈民族声乐形体表演[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7 党宇娜;张丽萍;;“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字”在中国古代声乐中的审美理念[J];电影评介;2009年12期
8 党宇娜;;古代声乐研究小议[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9 胡晓;曾维;;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影响[J];大家;2011年18期
10 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爱芳;河南越调的唱腔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鸿羚;试论《乐府传声》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胜环;歌唱中的形体表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学军;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党宇娜;中国古代声乐论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7 尹飞;论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与气息运用的关系[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高飞胜;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9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王永健;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政;;论昆曲对高师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2 张薇薇;;浅谈民族声乐教学[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3 黄敏姣;;当今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J];剧作家;2008年05期
4 丁雅贤;;我的民族声乐艺术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6 曲凯;;声韵的演化流程及审美功能与教育[J];今日科苑;2006年04期
7 蔡远鸿;;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辨析[J];艺术教育;2007年04期
8 樊凤龙;;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方法之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9 杨丽娜;;民族声乐教学之浅见[J];音乐生活;2009年03期
10 梁岷冬;;初探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罗兆荣;;遂昌昆曲十番源流初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俞为民;;略论昆曲对京剧形成的影响[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何西来;丛小荷;;关于生命的咏叹——昆曲《偶人记》观后随想[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丁玉秀;;营造人文社会共建和谐家园[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杨雪英;;古树新花放异彩——谈昆曲《张协状元》的成功改编[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9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王建国;;两部声乐艺术翻译著作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为总;昆曲难寻来时路[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孙林美 本报记者 薛庆元;连续3年推出公益演出[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周建琳 周昕;坂东玉三郎:昆曲不是放进博物馆就可以[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台南管与江南昆曲同台[N];团结报;2009年
5 商报记者 郑洁;白先勇:昆曲传承的“义工队长”[N];北京商报;2009年
6 记者 苏丽萍;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启动[N];光明日报;2009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刘祯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雍君;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N];光明日报;2010年
8 修海林;如何开辟昆曲传承的新路径[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江捷;昆曲:美得是否媚俗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胡芳;实景昆曲《游园惊梦》苏州筑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管殟;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锦华;《长生殿》演出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5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郝丽霞;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实践[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克永;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特点及其贡献[D];河北大学;2010年
3 韩冰;孜孜润育筑心楼 桃李枝下好园丁[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晓雅;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5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琦;浅谈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樊引娣;演唱情绪在声乐艺术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力;小荷才露尖尖角—雷佳声乐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3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5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