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由《玛依拉变奏曲》看中国民族声乐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17-10-24 12:31

  本文关键词:由《玛依拉变奏曲》看中国民族声乐时代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民族声乐 《玛依拉变奏曲》 声乐演唱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发展变化,声乐创作者和声乐演唱者必须紧扣时代特征才能够进行优秀的创作和演唱。《玛依拉变奏曲》是最能够体现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水平和特征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玛依拉变奏曲》进行多个方面和层次的剖析以把握中国民族声乐时代特征。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 《玛依拉变奏曲》 声乐演唱
【分类号】:J616.2
【正文快照】: 引言《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廷江老师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经青歌赛推出后,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显著的时代特征,其传唱普及度足以代表当今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水平。本文将对《玛依拉变奏曲》的分析与听众审美变化相结合,以寻求中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郑琦;“三种唱法”艺术形式新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温彩玲;浅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异同[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金芙蓉;略论歌唱呼吸与美声歌唱[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蓉;论两首歌剧咏叹调演唱的呼吸应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志军;论歌唱者的听觉感知及其对歌唱的作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3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韩莉;“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周巍;关于何纪光“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庄晔;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薇;蒙汉调的文化内涵与演唱风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莉;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果;;中国民族声乐中的美学意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安志刚;;浅谈中国民族声乐[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余晨;;在音乐学课中学习中国民族声乐[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4 伊丽媛;;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价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4期

5 潘明栋;;中国民族声乐音色的文化探析[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6 周庆恬;;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7 林敏丹;;民族化演唱方法特征的探究——以《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J];大舞台;2011年06期

8 钱芳;;中西声乐比较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勤;;试论彭丽媛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1年06期

10 施咏;;周小燕声乐表演与教学成就述评[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彦海;用科学方法培养民族声乐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天空”出现几多色彩?[N];音乐周报;2009年

3 李定国;“民族唱法”切莫入误区[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王昆金铁霖发表联合声明[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舟 观;声乐比赛能否不以唱法论英雄[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李小莹;民族唱法应该“万紫千红”[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王源;聚焦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N];华夏时报;2001年

8 周国安;“三种唱法”划分科学吗?[N];人民日报;2000年

9 张象;流行歌曲为何不流行[N];人民日报;2009年

10 郭祥义;著名声乐教育家谈艺考前准备:上场前绝对禁食大蒜、肥肉、啤酒[N];音乐生活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静波;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雯;论施光南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声乐创作的特色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蓉蓉;中国民族声乐的现代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荆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透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阔;关于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灵萍;从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9 兰晓薇;民族声乐润腔技法及其符号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杨楠;论正谱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88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88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