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舒宾《奏鸣曲二号》的音乐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00:05

  本文关键词:舒宾《奏鸣曲二号》的音乐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亚历山大·鲍里萨维奇·舒宾 《奏鸣曲二号》 复风格 拼贴 后现代


【摘要】: 亚历山大·鲍里萨维奇·舒宾是20世纪后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在他长长的作品目录中,巴扬手风琴曲占据了不小的份额。这些巴扬音乐几乎全是献给演奏家弗雷德里希·利普斯的。这些作品因其音乐的独立性、结构完整性、创作手法的新颖性,在他整个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是一位巴扬演奏者,很喜欢舒宾的作品,本文选取了他创作的一首具有后现代特点的单乐章奏鸣曲《奏鸣曲二号》作为研究对象,该作品创作于1981年,堪称音乐中的经典。笔者运用音乐学的分析方法,从乐曲创作背景、创作缘由、音乐本体特点、作品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曲家及作品创作时的一些基本情况,使人们对作曲家和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章重点对音乐组成材料的各自特点、特殊的曲式结构、不依赖传统手段确立的调式调性、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做出综合分析,并根据材料各自的风格特点“量体裁衣”选取了不同的分析角度和侧重点。第三章分为三节,主要对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挖掘。第一节介绍了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第二节先回顾后现代主义时期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联系当时的观点对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第三节通过与传统拼贴方式的比较,对后现代主义拼贴作了进一步说明。第四章着眼于作曲家对巴扬手风琴表现力的开发,对特色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演奏经历对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和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使演奏者对作品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与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演奏,提升演奏规格,这也是写作本文的初衷。
【关键词】:亚历山大·鲍里萨维奇·舒宾 《奏鸣曲二号》 复风格 拼贴 后现代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24.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作者及作品一般情况介绍10-17
  • 第一节 作曲家的创作生涯10-13
  • 第二节 《奏鸣曲二号》的创作背景13-17
  • 第二章 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17-48
  • 第一节 标题分析17-19
  • 第二节 拼贴材料分析19-45
  • 第三节 结构综述45-48
  • 第三章 作品内涵的文化阐释48-56
  •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48-50
  • 第二节 作品的文化内涵50-54
  • 第三节 关于后现代无机拼贴54-56
  • 第四章 手风琴技术在该曲中的运用56-63
  • 第一节 本曲特色56-58
  • 第二节 演奏中需注意的问题58-63
  • 第五章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8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庆娟;舒宾《奏鸣曲二号》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4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24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f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