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
发布时间:2017-11-04 16:21
本文关键词:西安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的现状与变迁
【摘要】: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南集贤东村鼓乐社,是我国著名的北方民间乐种“西安鼓乐”中的一个普通乐社。20世纪中期,位于关中盆地中的民间器乐组织,以其演奏大曲的历史悠久、内含深厚、结构庞大、风格独特,引起了专业音乐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陕西省群众艺术管等单位,对西安鼓乐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发掘、整理和研究,特别是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李石根等人的参与,使这一研究领域一开始就具有了较高的起点,他们从器、谱、律、调各方面,对这一乐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前代学者囿于那一时代特定的学术理念,尚未对民间乐社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讨论,没有从乐社的生存环境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也正是本文希望补充以往研究不足的地方。本文把焦点放在一个乐社的文化变迁上,以期揭示一个民间音乐组织50年间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个侧面记录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对民间音乐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这一有着深厚传统的乐种,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同其他许多古老乐种一样,它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中也同样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它如何应对一次一次的历史变迁?一个民间弱小的音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的乐师们何以撑起自己的会旗?这些问题强烈地吸引着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线。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增多,乐师们开始频繁地接受学者、媒体的访谈,奔波于各地演出,甚至被邀出国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乐社的艺人自身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是50年代那些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农民了,而是见过大场面的艺人,知道怎样宣传自己,怎样迎合来访者。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乐社的实地考察,剖析这一乐种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并对东村鼓乐社的现状进行详尽记录。这个乐社近五十年的变迁,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鼓乐并未因时代变更而沉寂,仍然随着主流社会的喜好与需求步步相随,,时时调整,它现在的发展显示了乐师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智慧。南集贤东村近五十年的变迁是传统文化涅磐嬗变、生生不息的典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石根;唐代音乐文化的两大体系——大唐雅乐与燕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吕洪静;宋时“法曲”音乐结构样式辨识及对人文关照的质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石根;法曲辩[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石根;中国古谱发展史上一次重大改革——泛论工尺谱的产生及其形成过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诂言;长安古乐的音阶及“同均三宫”[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程天健;论“勾”音在长安古乐中的作用及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褚历;西安鼓乐中花鼓段、别子、赚的曲式结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李石根;隋代的一次声律学大辩论——开皇乐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褚历;西安鼓乐中套词、北词、南词、外南词、京套的曲式结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褚历;西安鼓乐中鼓段曲的曲式结构[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1140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4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