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1:06
本文关键词: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
【摘要】: 赣南兴国跳觋为一种祈福避灾、降妖驱鬼、保家护宅的仪式活动,在江西南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出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特点。本文着力于对这一仪式的音乐形态进行研究,并联系其信仰体系、仪式仪轨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考察,从中窥探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的本质与内涵。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兴国跳觋进行概述,并对这一论题的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基本的介绍。 第一章对兴国跳觋的信仰体系及其形态结构进行阐释。信仰体系及形态结构是仪式得以生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仪式音乐产生的基础。 第二章针对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本体形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归纳为跳觋音乐与世俗音乐两大类别。其中,又将跳觋音乐分为声乐与器乐:跳觋中的声乐称为“觋歌”,文章从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等方面归纳出觋歌的特点;从乐器在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奏方式对跳觋中的器乐进行分析。跳觋仪式中的世俗音乐主要为兴国山歌,本文通过跳觋音乐与兴国山歌的比较,明确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互相影响。 在第三章中,从音乐的行腔方式、调式音阶以及节奏节拍方面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与畲族醮仪音乐进行对比。此二者虽“同宗同源”,却由于流传地域的不同,音乐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而进一步论证兴国跳觋音乐体现了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与各自本土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的功能意义。跳觋仪式音乐不仅起着祀神娱神、审美娱乐以及对民众思想进行净化的功能,也承担着传承兴国山歌的重要使命,是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结语部分则对本课题之后的研究空间提出了一系列设想。研究由福建传到江西兴国的跳觋在闽台地区的形态结构,进一步揭示同一信仰下的仪式行为以及仪式音乐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民康;信仰、仪式与仪式音乐——宗教学、仪式学与仪式音乐民族志方法论的比较研究[J];民族艺术;2003年03期
2 方建军;中国史前音乐的仪式性因素[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3 周凯模;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中国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杨民康;论仪式音乐的系统结构及在传统音乐中的核心地位[J];中国音乐学;2005年02期
5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173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7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