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民与乐户关系考辨
本文关键词:堕民与乐户关系考辨
【摘要】:堕民和乐户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中最底层的被压迫、被鄙视的社会群体。江南(浙江地区)的堕民和北方(山西、陕西等地区)的乐户,虽相隔千里,但在社会属性、音乐行为(音乐文化特征)等方面,有着较大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缘于乐籍制度,堕民和乐户是这种制度下的地域性称谓。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堕民(也称堕贫、大贫、小姓、丐户等)群体主要生活在浙江,以旧时宁波、绍兴府(即今宁波市和绍兴市辖各区、县)为主;乐户群体主要生活在山西、陕西等北方地区。一南一北,都属于贱民阶层。经君健先生认为“贱”有两种含义:一为官民关系,以官为贵,以民为贱。当然,这里的“民”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2 孙晓辉;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徐越;宋室南迁和杭州话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张根福;抗战时期银行界的迁移及其影响——浙江省个案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3期
5 蒋娟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女演员初探[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6 张国强;;从四十大曲看北宋教坊四部合一的年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3期
7 刘进宝;;唐五代“音声人”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陶水木;近代旅沪绍兴帮钱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胡正武;魏晋风流对唐诗之路的先导作用简说[J];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项阳;“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J];文艺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馗;;雍正解放贱民令与中国戏曲发展(初稿)——苏州梨园会馆碑刻研究之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一胜;金衢地区经济史研究:960—1949[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咏春;孔府的乐户和礼乐户[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雷娟;山西平定县“武迓鼓”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春沐;历史视野中的上党梆子器乐结构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林乐飞;还愿仪式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王庆;论宋代蒙养读物及其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D];河南大学;2007年
9 冯余萍;历史街区步行化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10 党兆f,
本文编号:1241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4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