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朱践耳音乐创作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0 04:25

  本文关键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朱践耳音乐创作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朱践耳 作曲家 学院派音乐文化 历史语境 音乐创作 现实意义 音乐作品 中国当代 新技法 艺术家


【摘要】: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光、一个声调,能胜过千言万语。""作曲家还是一个具有良知的人文主义者。他不是把自己关闭在‘象牙塔'中与世隔绝的人,而是生活在平常人中问的一个平常人,有着平常人所共同的喜怒哀乐。"——朱践耳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光、一个声调,能胜过千言万语.”“作曲家还是一个具有良知的人文主义者.他不是把自己关闭在‘象牙塔,,中与世隔绝的人,而是生活在平常人中间的一个平常人,有着平常人所共同的喜怒哀乐.”一一朱践耳朱践耳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最负盛名和成就最卓著的作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乔中;套曲化单章结构与套叠性回旋曲式——交响诗《百年沧桑》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赵德义;大气磅礴的三重赋格—朱践耳第九交响曲大赋格段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安国;朱践耳管弦乐近作研究[J];音乐研究;1985年04期

4 杨立青;谈朱践耳《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法[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5 赵l

本文编号:1273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273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