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和声该“教什么”——读杜晓十教授主编的《和声学》有感
本文关键词: 和声理论 和声学 高师和声教学 高师音乐 音乐规律 和声听觉训练 教什么 师范特色 教材 传统和声 出处:《人民音乐》2008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音乐技术理论文献中,和声学书籍真可谓琳琅满目。正如桑桐先生在其专著《和声的理论与应用》的前言中指出:"自19世纪后期始,从各种不同角度编写的和声教本层出不穷地印行出版,真可谓有一位和声教师即有一种和声学
[Abstract]:In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f music technology, the books of harmony and acoustics are really a great variety. Just as Sang Tong pointed out in the preface of his mono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Harmony", "since the late 19th century."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teaching of harmony has been published and published in endlessl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re is a harmony teacher who has a kind of harmony acoustics.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4.1
【正文快照】: 音乐技术理论文献中,和声学书籍真可谓琳琅满目。正如桑桐先生在其专著(和声的理论与应用)的前言中指出:“自19世纪后期始,从各种不同角度编写的和声教本层出不穷地印行出版,真可谓有一位和声教师即有一种和声学教材”气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和声学书籍要么是学术专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跃华;对高师和声教学改革中三种倾向的探析[J];音乐探索;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文兴;;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马洁;;改革音乐欣赏方法 培养欣赏心智技能[J];电影评介;2006年11期
4 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J];电影评介;2007年02期
5 李坤;;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1期
6 张彦铎,吴华;基于情感计算的多机器人舞蹈系统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7 唐小波,郭和初;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音乐发展的动力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姚振华;素质教育观下复合型音乐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学习迁移规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0期
10 黄昌海;;音乐创作的美学诉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雍敦全;;论全面综合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周静;;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取样分析与编写问题探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吴跃跃;沈畅;;“模糊”——音乐教学的艺术![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韩梅;;张扬个性,追求风格——由《七子之歌》教学导入设计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廖尕;;教学理论的革新对探究式音乐教学的几点启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晶;罗忠昒艺术歌曲的和声应用[D];河南大学;2001年
2 李力;关于中国歌剧中音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平;幼儿园5-6岁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畅;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蕾;钢琴练习中若干心理学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向健美;二胡演奏技艺中的情理交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拂晓;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跃华;对高师和声教学改革中三种倾向的探析[J];音乐探索;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萌;牟新;;电脑音乐时代的和声学教学[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2 徐航;;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和声学教学[J];大舞台;2011年08期
3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调性扩张技法研究——以中国当代作品为例[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4 李三处;雷永亮;;山乡人家[J];音乐大观;2011年01期
5 王瑞;;高师键盘和声课教学问题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刘凤梅;;回顾反思 展望拓新——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研讨会[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张力;;从“四大件”到“多声部音乐”——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探索[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8 张锋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9 阎相楠;;键盘和声与即兴演奏的学习思考[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10 朱沛龙;;电脑音乐制作辅助音乐专业课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海;;以能力为基础的高师和声学课程改革刍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德隆;;和声学及和声教学的人文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任达敏;;传统和声学的教学与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付晓东;;和声学功能与色彩的概念辨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宝华;王进;;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利弊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朴英;;和声共同课教学之构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彭涓;为“作曲包揽制”叫好![N];音乐周报;2008年
2 夏侯晓昱;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感动[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凤桐;孜孜以求 默默奉献[D];河南大学;2011年
2 魏媛莉;桑桐和声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瑾;法无定法[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小伟;和声阻碍手法的形态与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洋;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和声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姚红卫;拉莫—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蒋业芳;基础和声教学中“禁规”的分析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俊;艺术歌曲的和声因素及其演唱把握[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明显;借鉴音乐院校经验,发挥高师自身优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楠;六本和声著作比较之我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7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48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