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牌子锣现状调查
本文关键词: 鄂州牌子锣 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调查报告 出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湖北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将鄂州牌子锣作为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加以收录后,音乐界对牌子锣的关注似乎也到此为止。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泛西方化",鄂州牌子锣出现了逐渐消失的趋势。于是,如何在新的文化环境下保持和发展传统音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鄂州牌子锣作为研究的着手点,对其源发地的文化背景、人群结构、发展变化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总结提炼出产生衰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并提出一整套对非物质文化形式进行抢救和发展的设想。
[Abstract]:Since 1980s, when the National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ensemble of Hubei was included as an independent form of instrumental music, It seems that the attention of the music industry to the brand name gong is over.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pan-westerniza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gradual disappearance of the brand gongs in Ezhou. As a result, How to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music in the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 Taking Ezhou brand go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crowd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origin of the go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bstracts the social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decline, and puts forward a set of tentative ideas for rescuing and developing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forms.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际洲;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杨民康;;“原形态”与“原生态”民间音乐辨析——兼谈为音乐文化遗产的变异过程跟踪立档[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3 姚登权;西方文化扩张与文化的“泛西方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志磊;张桂芬;;从文艺作品管窥中西体育精神的异同[J];长城;2012年04期
2 吴昊;;浅析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之成功模式[J];长江文化论丛;2007年00期
3 郑颖;张光宇;;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唱法——兼谈原生态唱法对民族声乐观念的启示[J];大舞台;2010年02期
4 覃贤珊;;原生态民歌在区域文化语境中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2年05期
5 倪韵;;戏曲舞台艺术的视觉美[J];大众科技;2010年05期
6 念丽;王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7 韦斌;聂方舒;;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8 左洁;马静;;曲阳石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9 刘海霞;;裕固族民歌传承体系的建立[J];飞天;2011年10期
10 薛军;;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晓辉;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唐建军;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宋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连志;内丘纸马艺术的保护与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齐鹏鹏;济南朱家峪古村落民居建造技术与保护利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王青;重庆梁平版画图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莎;西安地方课程谱系中诗画结合艺术课程的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翟翠丽;宾阳炮龙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保护[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史玉;论哈恰图良《十首儿童钢琴曲》的民族性与现代性[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伦;黄河三角洲家堂轴子画特色[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际洲;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罗艺峰;信缘社会的音乐传播与传承问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张欢;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2000年年会在乌鲁木齐闭幕[J];音乐研究;2000年04期
4 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年02期
5 周文中,邓启耀;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J];思想战线;1999年01期
6 聂英;对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系的地位、作用、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0年01期
7 冯明洋;知识经济的文化分流与传统音乐的文化守护——世纪之交关于传播与传承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0年03期
8 李彦荣;西部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其历史意义[J];中国音乐;2002年01期
9 田青;再谈民族音乐的“第三种模式”[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10 蔡际洲;关于“节歌”的思考[J];中国音乐;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加友;;在文化和历史的律动中探求音乐的真谛——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年31期
2 叶娜;国际传统音乐促进会简介及第二十九届年会动态[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3 叱培虹;;民间传统音乐调查的理论和技术准备[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郑长铃;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的又一新成果——王耀华看《福建传统音乐》述评[J];福建艺术;2002年04期
5 毛;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在金边召开第9届年会[J];音乐探索;2004年03期
6 陈自明;;研究世界民族音乐 共享世界音乐资源——在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研讨会上的讲话[J];人民音乐;2006年02期
7 ;文萃与信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王晓平;;民族音乐学的灵魂、内核、理想与基石——“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音乐学”高层论坛专题评述[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9 尹宝兴;;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形成[J];艺海;2009年08期
10 高厚永;;纪念南京艺术学院召开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30周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布德;;2007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2 周吉;;当代库车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其他地区和民族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苏布德;潘淑华;乌达布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园教学之浅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陈炜;;谈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苏布德;;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宋裴裴;;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7年9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长铃;“第37届ICTM世界年会”年中举行[N];音乐周报;2003年
2 田联韬 李延红;雪域颂歌[N];音乐周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邬敏;“A8音乐”模式:用电媒音乐拯救传统音乐行业[N];证券时报;2005年
4 李亚芳;兼收并蓄的满族传统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5 何晓兵;新民乐:传统音乐的“改版”[N];音乐周报;2002年
6 王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古典音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何晓兵;新民乐:传统音乐的“改版”[N];音乐周报;2002年
8 何晓兵;新民乐:传统音乐的“改版”[N];音乐周报;2002年
9 刘立涛;数字音乐市场异军突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王婷;辗转在欧亚大陆的歌声[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芳;透过文本:对西方传教士记录的鄂尔多斯音乐的历史民族音乐学考察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尚;邢台地区传统音乐调查与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全婕;广西南丹中堡花苗传统音乐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3 秦展闻;《民族音乐学导论》译文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小平;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璐;鄂州牌子锣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6 路艺;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10年
7 李婷;实地考察在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运用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褚润泽;简述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D];厦门大学;2008年
9 施艺;京西柏峪“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王潇苑;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生活的历史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9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49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