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唐、五代音乐文献佚文辑录与研究
本文选题:《太乐令壁记》 切入点:《历代乐仪》 出处:《中国音乐学》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类书《玉海》中三种唐、五代音乐文献——唐代刘贶的《太乐令壁记》、唐代徐景安的《历代乐仪》和五代后周窦俨的《大周正乐》——进行辑佚,整理出多条有价值的佚文,涉及了乐律、音乐机构、雅乐、多部伎、坐立部伎、乐器和古琴曲七个方面。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史源学方面,且提供了研究唐之多部伎和坐、立部伎的新思路;这三部音乐文献虽已不完整,但从其目录中还可得到关于唐代音乐观念转变的宏观印象。
[Abstract]: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Tang Dynasty, five dynasties music literature, Liu Kuang's "Tai Le Ling Wei Ji" in Tang Dynasty, Xu Jingan's "Music instrument of past dynasties" of Tang Dynasty and Zhou Dou Yan's "Grand Zhou Zhengle" after five dynasties, Many valuable pieces of lost writings have been compiled, covering music law, musical institutions, elegant music, many geisha, sit-st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guqin music. Their value is not only embodied in the history of history, but also provides the study of many pieces of music and sit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lthough the three music documents are incomplete, the macroscopic impression of the change of music concept in Tang Dynasty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atalogue.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岸边成雄,秦序;唐代音乐文献解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2 郑祖襄;“增其事、省其文”,难免疏漏——《新唐书·礼乐志》若干记载讨论[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3 刘勇;“同均三宫”琐谈[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4 曾美月;唐代文献中“燕乐”“媽乐”“宴乐”语义异同辨析[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5 郑祖襄;也谈宋代文献中的“变”与“闰”[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6 黄大同;;蔡元定“变闰”新论[J];音乐艺术;1986年02期
7 陈应时;;再谈“变”和“闰”[J];音乐艺术;1987年01期
8 洛地;“二十八调”之“角调”辩正——宋人所谓“闰角”之误[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9 秦序;唐九、十部乐与二部伎之关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10 秦序;《霓裳羽衣曲》的段数及变迁——《霓裳曲》新考之二[J];中国音乐学;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黎;张维;;唐乐舞“坐、立部伎”与“九、十部乐”之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珊珊;;唐代坐、立部伎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6年05期
3 岳珍;;唐佚名《古今乐纂》辑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孙晓辉;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祝代辉;;“五度相生链”与“雅”“俗”辩证观——“清声”俗乐论[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安潮;;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安潮;;唐大曲音乐结构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郑祖襄;“增其事、省其文”,难免疏漏——《新唐书·礼乐志》若干记载讨论[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9 陈应时;“变”位于变徵 “闰”位于变宫[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10 郑祖襄;也谈宋代文献中的“变”与“闰”[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姬永亮;唐代计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贾Z,
本文编号:1595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59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