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国古代乐律实践中的智慧闪光——“阴阳旋宫法”实践与理论初探

发布时间:2018-03-13 21:26

  本文选题:旋宫 切入点:传统音乐 出处:《音乐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旋宫,即宫音位置(调高)的转换,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对拓展调性范围、丰富音乐表现具有积极意义。文献中有关旋宫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如《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载的旋宫模式:祭天神"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祭地示"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享人鬼"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礼记·礼运》也有"五声、六律、十二管,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positive rotation Palace, that is, the conversion of the position of uterine ton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onality and enrich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 The records of the rotation Palace in the litera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Qin Dynasty. Such as "Zhou Li 路Chun Guan 路Dasi Le" contained in the "rotation Palace pattern: worship to Heaven and God": "the ring bell is the palace, the yellow bell is the angle, the Taitun is the sign, and the purge is the feather"; the sacrificial ceremony is "the temple is the temple, the Taitun is the horn, the southern Lu is the sign," and the "yellow bell is the palace for the enjoyment of the ghost." "Da Lu is a horn, Taitun is a sign, and a bell should be a feather." "Liji Li Yun" also has "five, six laws, 12 tubes,"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松庭;;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J];乐器科技简讯;197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武家璧;;曾侯乙墓漆画“杂悬”图及其实验心理学解释[J];音乐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志贤;;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游振群;张孟常;;T形帛画形制与“非衣”之名的再思量[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晓媛;;从汉画看两汉生死观的嬗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淑云;;中国古代镀锡和焊接样品的界面特征研究[A];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7)——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金饼[A];1982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2年

6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游振群;;缯帛荟萃 精彩纷呈——侯府帛画研究述略之一[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聂菲;;马王堆汉墓漆画装饰艺术研究述略[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陶丹丹;汉代漆器装饰工艺手法在现代漆画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晓畅;曾侯乙墓墓主内棺纹饰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7 张帆;楚漆绘人物作品《聘礼行迎图》探析[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范志军;东汉江南经济发展探讨[D];郑州大学;2002年

9 黄欢;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中性化人物[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10 张亚娜;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及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谦;;爱尔兰的传统乐器[J];大舞台;2011年08期

2 王芳;;陕北地区的阴阳先生[J];寻根;2011年03期

3 南相淑;徐海准;;《乐学轨范》介绍的二十八调考察[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4 张惠明;;灵性出自然 清淡见天真——黄钟山水画赏析[J];长三角;2010年Z1期

5 杨善武;;阴阳观、《吕氏春秋》生律与史学研究——由《应当基于对原典的理解》一文所引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曾智安;;从“相和六引”到“相和五引”——梁代对元会仪的改革与“相和引”之变[J];乐府学;2011年00期

7 张平;;关于“泛电子音乐”及其配器的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李武华;;唐宋燕乐二十八调及《梦溪笔谈·补笔谈》之印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宋文静;;《吕氏春秋》生律法研究的学术史考察[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颜彬;;“和”文化之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及其在音乐生成形态中的体现[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霞珍;;“五脏应时”说的研究和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4分会场-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周长吉;刘晨霞;王娟;;阴阳型日光温室环境条件初探[A];设施园艺研究新进展——2009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日本文化小知识——古坟文化[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100期)——中日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专稿(二)[C];2010年

4 张安富;周天寒;;从疾病的产生和诊断及防治探讨天人相应的地位及意义[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世萍;陈玉武;郭景珍;付桂香;龚海洋;李克明;;山茱萸总甙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6 高永金;金保方;;徐福松教授辨治血精症经验[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7 陶新昕;夏善红;陈绍凤;;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真空腔封接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孙晓泽;唐咸玉;卢绮韵;魏华;何嘉莉;范冠杰;;“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临证验案举隅[A];第五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暨国家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钱元强;;“中医”治国还是“西医”治国——公共管理中“治理方式”的选择[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隗瑞艳;亚欧各国研讨传统音乐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殷音;探讨亚欧传统音乐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萧梅;用心保护传统音乐[N];中国艺术报;2002年

4 张惠勇;亚欧代表切磋传统音乐保护[N];音乐周报;2003年

5 杜亚雄;乐户的贡献[N];音乐周报;2007年

6 冯光钰;探讨亚洲传统音乐21世纪的发展趋势[N];音乐周报;2004年

7 李延红;歌舞乐中奏短长[N];音乐周报;2007年

8 张平;黄钟大吕振聋发聩[N];山西日报;2004年

9 李丙驹;举鼎拔山 黄钟大吕[N];经理日报;2004年

10 黄敬刚;从礼乐制度视角看曾侯乙墓[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季;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罗小华;战国简册所见车马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程少轩;放马汉简式占古佚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占宇;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韩慧英;尚秉和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10 刘宝义;阴阳五行原理与藏象经络实质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一俊;江永《律吕阐微》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刘曦;六朝乐律学及其史学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高尚;邢台地区传统音乐调查与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全婕;广西南丹中堡花苗传统音乐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5 李自浩;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王红;论《淮南子》的律历、律数和旋宫[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7 闵娇;曾侯乙墓器物图饰美学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鹏宇;曾侯乙墓竹简文字集释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周青;蔡元定《律吕新书》点注与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张慧娟;从新编历史剧《贬官记》、《兰花赋》的音乐创作看闽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8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08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