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咏叹调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8-03-14 00:51

  本文选题:歌剧 切入点:野火春风斗古城 出处:《音乐创作》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抗日战争题材的歌剧稀有独特又具有长久的意义。本文以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角色的《永远的花样年华》和《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两首咏叹调为切入点,一方面让我们对这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现代民族歌剧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对其唱段的戏剧表现,艺术特征与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演唱者准确把握作曲家刻画金环人物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变化详加阐释。
[Abstract]:Opera on the them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s rare, unique and has a long mean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haracters of "Forever in the mood for Love" and "smell the Flower incense" in the opera "Wild Fire and Spring fighting Ancient C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n the one hand, let us mak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modern national opera on the subjec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on the other hand, we analyze its dramatic performanc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nger accurately grasps the composer depicts the gold ring figure inner delicate and rich emotion change to explain in detail.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骥;;简论中西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郭建民,赵世兰;论中国民族歌剧“戏歌综合”理论的美学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詹桥玲;20世纪中国歌剧发展谈概[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4 赵世兰,郭建民;“近源”与“多元”——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2期

5 李鸣镝;;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石——关于歌剧《白毛女》创作的启示与分析[J];戏文;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宁;20世纪中国歌剧对戏曲诸因素的吸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亚茹;中国歌剧唱腔及演唱民族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菲菲;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娟;论马可的歌剧创作及其历史贡献[D];河南大学;2006年

5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夏琳;王玉磬河北梆子老生唱腔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7 万和荣;论歌剧《白毛女》的创生及其民族化风格的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鹂;歌剧《原野》中“金子”角色的形象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敏;试析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和;;科热娜与她的维瓦尔第歌剧作品选录专辑[J];视听技术;2009年08期

2 吴侠;;典雅热烈的歌剧之夜——“郎亦农师生歌剧之夜音乐会”述评[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3 林志超;;浅议莫扎特歌剧对男声歌唱技巧发展的意义[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周芳;;歌剧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与特点——以《党的女儿》中田玉梅的表演为例[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董海瑞;;歌剧中的高音艺术探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6 殷之声;;罗曼·茵格尔顿的音乐美学及情感品格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7 王冰清;;浅谈音乐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8 李雯;;浅析歌剧中的重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钱芳;;中西声乐比较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素菊;;解密《歌剧魅影》音乐密码[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蓉;;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浅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胡玉璋;;歌剧《李向群》音乐创作谈[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3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邹婉华;;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杨梅;;音乐欣赏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思想的探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晓莉;吴新宇;;浅析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8 杨正艳;;浅析艺术风格——论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亦桦 编译;美国新歌剧人气升温[N];音乐周报;2005年

2 蒋力;22年后的歌剧回首[N];音乐周报;2005年

3 ;高科技垫底 歌剧也疯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史君良;没有布景的歌剧[N];音乐周报;2004年

5 伍斌;上海歌剧市场主打分类“销售”[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徐文正;粗犷豪放 细腻入微[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丁洁 黄轶锋 特约记者 李宗文;景观歌剧:景观还是歌剧[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欧阳逸冰;壮哉,,归去来[N];文艺报;2004年

9 刘诗嵘;外国歌剧在北京[N];音乐周报;2005年

10 显舟;《八女投江》——纪念与探索意义大于歌剧本身[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红;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吴红歌;歌剧《麦克白》艺术特征[D];河南大学;2003年

3 王春燕;论莫扎特对歌剧戏剧性的重新建构及其审美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斌;兼收并蓄 相得益彰[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陈雄鹰;西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熊静媛;关于莫扎特三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风格特点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新慧;大气磅礴  慷慨啸歌[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静 ;罗西尼对歌剧戏剧性的拓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勤;论本杰明·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的形象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608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08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