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男高声的声部各类型的划分

发布时间:2018-03-14 04:03

  本文选题:男高音 切入点:音色 出处:《青岛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声部划分理论,对于声乐研究和教学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界定了各类型声部的特点以及每个声部的演唱曲目。参照系统原则,遵循美声艺术声部划分价值取向标准,根据学生自身生理条件,准确划分学生声音声部,同时选择和演唱与本声部相适宜的声乐曲目,这是美声唱法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基础教学任务之一。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正确地确定学生的声部,同时根据学生声部选择演唱适合学生声部的声乐作品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错误地确定学生的声部可能限制一个优秀学生的歌唱发展,而错误的演唱非本声部的作品可能导致歌者自己的声乐演唱生命。例如,如果让一个抒情男高音去演唱瓦格纳式男高音的作品,可想而知,那对他的声带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抒情男高音声音很难穿透瓦格纳那配置庞大的乐队,更不用说能否唱出瓦格纳的风格和音色了。不同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各声部的不同演唱特点,限定了演唱者的声部属性。美声唱法的声部划分理论所承担的学术任务就是解决声部划分和声部曲目问题,无论对声乐教师和声乐演唱者来说,都必须掌握美声声部划分依据弄清自己或学生的声部类型。 笔者从实际演唱和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回顾西洋歌剧历史上男高音声部的发展,通过将声部划分理论、声乐发声技巧等相结合的方式从历史发展角度、从社会文化背景角度、从作曲家角度、从声音技巧发展角度、来论述西洋歌剧史中出现的各种型号的男高音。
[Abstract]:The theory of division of vocal par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It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of vocal parts and the singing repertoire of each par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ow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students' voice parts are accurately divid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choose and sing the appropriate vocal music tracks, which is the key basic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Bel Canto, Ren Wuzhi, in the teaching of vocal music.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own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correctly determine the student's voice par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to choose the vocal music work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vocal parts. The wrong deter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vocal parts may limit the singing development of an excellent student. For example, if a lyric tenor is allowed to sing a Wagner tenor, one can imagine that it would be a devastating blow to his vocal cord. Because the lyric tenor can hardly penetrate Wagner's colossal band, let alone whether he can sing out Wagner's style and tone.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oice. The academic task of Bel Canto theory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vocal division and vocal repertoire, whether for vocal music teachers or vocal singers, Both must master the division of the sound par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or the student's type of voice. From the angle of actual singing and teaching,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nor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opera,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theory of vocal division and vocal vocal skills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from the angle of compos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skill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types of tenor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opera.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虎翼;;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男高音的演唱分析[J];成功(教育);2009年04期

2 周小燕;;男高音中声区和换声区的训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3 季晓林;男高音训练的几点教学体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刘长瑜;;训练男高音过程中的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侯文杰;;关于男高音歌唱中的“关闭”的探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韩斌;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J];音乐爱好者;2001年10期

7 朱惠华;;高师声乐专业中有关男高音声部的教学策略综述[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游德存;;男高音中低声区训练之我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陈唯正;奇妙的和谐 张建一的独唱专辑[J];音乐爱好者;2005年05期

10 史君良;;《声乐录音百年传奇史》(三) 第一盒第二集1926~1939[J];歌剧;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李军;;浅谈歌唱音色的训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倪素萍;张建平;颜永红;吕士楠;;语音音色变换的现有技术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4 周加成;谢志文;;虚拟低音音色与成分的关系[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钱一凡;孔江平;;民歌男高音嗓音研究初探[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傅磊;;浅谈男中音的声乐教学与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刘智;吴帆;杨青;;人耳听音能力训练方法的实践与分析[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容杏辉;;如何在电视制作中把好声音关[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9 李建宇;董时军;朱云;吕红;刘士敬;;《素问·脉解篇》“木音”考释及临床治验[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10 谢菠荪;钟小丽;;头部转动与扬声器虚拟听觉重放的音色[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雪冬;金英敏喜摘国际音乐大赛季军[N];宁夏日报;2008年

2 史君良;张建一——伟大的男高音咏叹调[N];音乐周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孟菁苇;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怎样走进紫禁城的[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阿丽 布敏;从农民之子到世界男高音[N];华夏时报;2002年

5 显舟;“黎家军”唱歌突出个性[N];音乐周报;2006年

6 沙涛;男高音声乐训练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8年

7 榀蒎;国家大剧院首推歌剧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蒋山;中国三位男高音放歌春天[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史君良;假声男高音[N];音乐周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周静 特约记者 王欣阁;听乡音还是家乡亲[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肖武雄;频谱音乐的组织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8 梁红旗;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 金毅妮;18-19世纪管弦乐法素描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新涛;论男高声的声部各类型的划分[D];青岛大学;2007年

2 段姗;试论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丹旎;歌唱音色多角度分析及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国秋;《所罗门之歌》—曲布鲁斯[D];中南大学;2006年

5 袁媛;追求钢琴艺术流派 拓展学习思维空间[D];山西大学;2004年

6 郭媛媛;略论古典弦乐重奏与现代电子弦乐重奏的排演[D];山西大学;2006年

7 常平;来自心灵深处[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8 张丙娜;论演奏技术对唢呐音色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李U

本文编号:1609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09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