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8-03-29 22:17

  本文选题:音乐欣赏 切入点:审美 出处:《大舞台》2012年10期


【摘要】:音乐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无疑占据着活动的主导地位,因为主体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建构审美对象。虽然审美对象能动地反作用于主体,激发主体潜在的创造性,使客体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但这一切都必然建立在主体选择和接受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而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和情绪现状等因素则影响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he aesthetic subject undoubtedly occupies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activity, because the subject is free to choose and construct the aesthetic objec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bject becomes more abundant, but all of these must be based on the subject's choice and acceptance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whil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status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affect the subject's choice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丹;毕武胜;;论学生合唱综合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宋晓清;韩刘;;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泰斗——威尔第歌剧的音乐特点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5 贾丽青;;论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夏雷英;;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廖卫芳;;略论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今传媒;2011年01期

8 毕红艳;;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反思[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柳劲涛;;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钢琴教学法概述[J];北方音乐;2009年06期

10 熊芳;;试论当代语境下音乐教育的方法与作用[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刘惊鸿;;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向迎春;;论音乐教育的知行合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宋佳;;普通学校开设钢琴选修课的建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汤慧池;中美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价值取向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阳;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应用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英;北华大学师范声乐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浩然;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金婵娟;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中小学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艳玲;小学音乐课知识与技能板块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相宁;;谈音乐欣赏过程的作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8期

2 吴海清;商玮娜;;体制化世界中主体的挫败——王玫《天鹅湖记》之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3 刘茹;;论音乐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8期

4 吴姗姗;重视音乐教学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林吟;李慧;;研究性声乐教学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11期

7 李灿旭;;音乐内容及音乐艺术空间形态阐释[J];电影评介;2010年11期

8 母晓蓉;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些看法[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欣;;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07年09期

10 项莉;;再论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魅力[J];电影评介;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中原;;社会音乐学——一门新兴的学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徐凤林;;什么是音乐的真实存在?——洛谢夫音乐哲学一瞥[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白艳群;;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自主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陈晓伟;;台北市非创作职业乐团之音乐空间建构[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蕾;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发展对策[N];贵州日报;2005年

2 木风;在生活的深层开掘完美的艺术[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蒋立秋;论舞蹈教育中的审美体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马智;传统文化保护是一个国家的责任[N];音乐周报;2003年

5 王栋邋徐成龙;心理意识在舞蹈中的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知名网络歌手 《大学生自习曲》原创者 郝雨;“洋快板”来到中国之后……[N];团结报;2010年

7 伍斌;经典音乐动漫解读[N];解放日报;2004年

8 柯发 笑园 记者 陈凌;红色艺术精品力作[N];南昌日报;2005年

9 王桂英;河北民间舞蹈代表作《放风筝》[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紫茵;萧友梅黄自留下了什么?[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中主体间性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博;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玲;从中西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看文学与音乐欣赏中的互相渗透[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4 赵宏宇;论心理能力在音乐审美认知中的作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5 肖吉亚;主动、自主、创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董军强;于润洋音乐阐释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闪闪;5~6岁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审美移情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静宁;音乐调式稳定性期待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韩龙飞;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D];青岛大学;2010年

10 齐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683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83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