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泽勒“交往音乐”“表演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概念
本文选题:交往音乐 + 表演音乐 ; 参考:《中国音乐学》2008年02期
【摘要】:西方音乐史长期以来仅关注在音乐厅、歌剧院演出的"表演音乐",忽略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音乐"。本文论述贝泽勒旨在扬弃这种研究视野而提出这对概念的现象学本源及其音乐社会学成果。
[Abstract]: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has long focused on performing music performed in concert halls and opera houses, ignoring the "communication music" which widely exists in daily lif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ological origin of the concept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ociology of music.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3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月莉;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孟幻;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镌刻出现代设计的民族印记[D];东华大学;2009年
9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吉祥;试论群众音乐社会学的对象[J];人民音乐;1992年08期
2 卡登撰,金经言;关于音乐社会学的学科理论问题(下)[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3 吴剑铭;;关于音乐社会学的谈话[J];音乐世界;1986年09期
4 金经言;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音乐社会学研究概要[J];中国音乐学;1998年01期
5 罗传开;音乐社会学[J];音乐研究;1981年04期
6 金经言;克奈夫的音乐社会学对象观[J];音乐研究;1989年02期
7 卡登;音乐社会学(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夏滟洲;;社会学视野下的“乐户”研究:一个自我—生态的社会组织系统——由项阳《山西乐户研究》看二十年来中国音乐社会学研究之缺失[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9 ;音乐社会学与歌曲创作[J];音乐世界;1986年04期
10 余兰森;荀子《乐论》与音乐社会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用恒;周怡;周佳;何金菊;周跃明;赵灵;王荣;聂翠花;蔡得祥;王海燕;杜立新;刘中;董敏华;庄淑荣;郭秀英;;四论给精神病医院插上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社会学的翅膀[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周用桓;周佳;周怡;魏勇;彭习呈;魏琛;;论医患和谐是精神病医院管理的灵魂[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铭道;学术人生[N];音乐周报;2001年
2 紫茵;音乐会众生相[N];音乐周报;2003年
3 赵世民;筑平台 引人才 拓市场[N];音乐周报;2004年
4 徐雪梅;原生态、新民乐打擂台[N];北京日报;2004年
5 记者 卓丽洪;“阿多诺思想研究”课题进展顺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进入市场 参与竞争[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记者 王爽;首都师范大学成立音乐学院[N];音乐周报;2003年
8 居其宏;音乐学的学术创新[N];音乐周报;2003年
9 谢伦灿;音乐批评的反思与重建[N];文艺报;2004年
10 刘爽;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的研究[N];音乐生活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邓深海;技术与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晓梅;论轻歌剧的发展和艺术价值[D];西南大学;2006年
4 魏晓凡;音乐社会学视野中的校歌功能与传播[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5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海波;延边朝鲜族玄琴艺术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高菲;明代南京青楼音乐文化初探[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10 黄赛;历史与现实的叙述[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7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7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