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音乐理解现象中的“音心对映”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21 08:35

  本文选题:理解主体 + 音乐语言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3期


【摘要】:音乐理解现象是人的诸多理解认识活动之一。它通过人的理解认识活动的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来探寻音乐现象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解对象的动机和原因,寻找其成为理解对象的可然性(或然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构成理解主体与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既是主客体关系,也是双重主体关系。主客体关系是在进入认识活动的预设规定情景之前所显示的二者的存在关系。在进入具体认识活动的过程之前,音乐现象是一个潜在的主体;而当进入具体认识活动之后,音乐理解就是具体人和具体的音乐现象之间的对话,此时便进入相互主体性(mutual—subjectivity)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交流、对话。最终的结论即"音心对映"。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music understanding is one of the many understanding activities. Through the perceptual, intellectual and rational stage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it explores the motivation and reason why musical phenomena can become the object of understanding, and looks for the possibility (probability) and reality of being the object of understanding.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of understanding and the object of understanding is not only the rel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but also the relation of double subj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s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before entering the preset situation of cognitive activity. Music phenomenon is a potential subject before entering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cognition activity, and when entering concrete cognition activity, music understanding is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crete person and concrete musical phenomenon. At this point, they enter the relationship of mutual subjectivity and mutual-subjectiveness. This relationship is communication, dialogue.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e sound of heart".
【作者单位】: 宁波教育学院艺术体育分院;
【分类号】:J6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瑾;;什么“音乐”的“美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礼文;西方学者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冯正强;当代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体系及其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5期

4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卫平;孙晓娟;;论思维创新的实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9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瑾;;从后现代视角看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文龙;寄语乐团[J];人民音乐;1980年01期

2 ;花苑[J];人民音乐;1980年08期

3 苏夏;关于器乐作品创作问题[J];音乐研究;1980年04期

4 吕自强;;简介任哲中《悔路》唱腔[J];当代戏剧;1980年05期

5 沈旋;;德彪西的音乐语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廖乃雄;;西方现代音乐初探(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7 沈旋;;德彪西的音乐语言(续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8 李曦微;;试谈音乐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借鉴——在《上海之春》音乐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9 王云阶;;《傲蕾一兰》音乐创作随想[J];电影艺术;1980年03期

10 雷振邦;;创作·生活[J];电影艺术;1980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竹笛;高尚的文化品位 洗练的音乐语言[N];安徽日报;2000年

2 童臣贤;听纳西古乐[N];人民日报;2000年

3 周林;王西麟音乐会 上演三部交响乐新作[N];人民日报;2000年

4 天津 王华;天才背后的身影[N];音乐周报;2000年

5 丁立;“这是青春!这是中国!”[N];音乐周报;2000年

6 张红兵;安徽民歌浅说[N];安徽日报;2001年

7 林易;流行歌曲与流行音乐[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 作曲家 徐沛东;向奥林匹克出发[N];光明日报;2001年

9 牛兰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新世纪河北音乐断想[N];河北日报;2001年

10 居其宏;黎明前的一曲恋歌[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4 吕翔;福柯与批判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5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艺闻;陈培勋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冶鸿德;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天勇;理解与文本[D];苏州大学;2003年

7 赵峗韵;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戴琦;论歌剧《埃尔纳尼》中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常沁怡;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思特;巴托克《小宇宙》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781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81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