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关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中的自相矛盾

发布时间:2018-05-14 23:33

  本文选题:音乐的情感 + 自律论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4期


【摘要】:何乾三先生的《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一文用两种情感概念的区分来看汉斯力克自相矛盾的论述,并分析了通常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汉斯力克的矛盾之处是混淆了这两种范畴的情感。笔者认为,对两种情感的划分和解释是对汉斯力克形式论理论及情感论美学进行调和的结果,是二十世纪新的理论成果。对于《论音乐的美》的形式论理论要放到十九世纪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解读,对于汉斯立克的形式论理论也要历史的批判,不能用两种情感概念的区分来看待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中的自相矛盾。
[Abstract]: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motion of Music by Mr. he Qians-Rereading Hans Lecker's on the Beauty of Music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kinds of emotional Concepts, Hans Richter's contradictory argumenta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common emotion and the music emotion, and thinks that the contradiction of Hans Lecker is to confuse the emotion of the two categori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divi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emotions is the result of reconciling the theory of form theory and the aesthetics of emotion theory of Hanelik, and is a new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formal theory of "on the Beauty of Music" should be interpreted against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Hans Rick's theory of form should also be criticized by history. The contradiction in Hans Lecker's on the Beauty of Music cannot be seen a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emotional concepts.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村宽贞;孙学武;;汉斯立克其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2 何乾三;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J];中国音乐学;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超平;;略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以音乐教育为切入点[J];电影文学;2008年04期

2 张玉琳;张烁;;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终曲乐章赏析[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3 祁宜婷;;今天,人们为何回避音乐新作[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4 刘子如;;形式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必然性[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5 孙荷媛;;浅谈罗西尼歌剧创作对其歌曲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6 王进燕;;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瓦格纳的影响[J];歌海;2010年03期

7 梁寒琰;;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探析[J];歌海;2011年06期

8 张璐倩;;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辩证同一性——从黑格尔音乐思想的形成来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博;;论瓦格纳的美学观点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J];黄河之声;2009年15期

10 苏诗洋;;论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费邓洪;;从音乐的“情感内容”到“另一种心理内容”的猜想[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3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宏微;初探《道德经》对小提琴演奏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静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与其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鹏;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单簧管作品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孔冬晓;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角色的情感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程诗;钢琴文献的范畴及其应用探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雅青;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OP.70的创作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冬平;面向中文歌词的音乐情感分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黄琦;初中唱歌教学中情感目标制定的调查及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亚妮;古典主义时期声乐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妹;;碰撞,幻化美丽的火花——关于音乐美学的经典问题[J];新学术;2007年03期

2 覃金盾;;基于音乐美学自律和他律的壮族山歌分析[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3 李光伟;杨慧;;以传统的音乐美学观解读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3期

4 王新;;论音乐与情感的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梁宝忠;;论西方哲学体系中主客二分主旨对西方音乐哲学发展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6 王丽娟;;用认识论观点分析音乐的“自律”与“他律”[J];北方音乐;2009年10期

7 江海燕;;对“音乐起源”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8 胡珊珊;;西方音乐审美理论的演变——简述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音乐审美的发展历程[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9 徐海东;;对自律论的批判——评阿伦·瑞德莱《音乐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2期

10 宋希仁;再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自律论与他律论的折中——评雷默绝对表现主义音乐审美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启福;;理解、解释的限制与批评的自由——对赫施新方法论诠释学的一种解读与批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夏博雯;孟子厚;;音乐情感对混响感感知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黄晓和;如何解读“纯器乐”作品[N];音乐周报;2008年

2 蒋寅;基于文化类型的文学史分期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柯志阳;求真与逐美[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赖大仁;当代文论创新建构中的几个问题[N];文艺报;2001年

5 满兴远;直面当下人生,走向实践诗学[N];文艺报;2002年

6 肖鹰;伦理的恶影响美学的美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涛;他律音乐美学探微[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卫;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杨扬;基于对音乐本质的探讨给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 周雯;浪漫与古典的交融 纯粹与理性的结合[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岑;《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桃;瞿小松“新潮音乐”的新文人精神[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苏阳;中国现代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历史叙述与理论反思[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徐丹;《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9年

8 邢万里;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音心对映论”研讨述评[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晓鸿;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高冰;自律美学观:突变还是延续[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89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89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