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革”时期的艺术歌曲
本文选题:“文革” + 艺术歌曲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文革"是歌曲创作畸型发展的时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是政治性的群众歌曲和合唱、齐唱歌曲,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语录歌"、"红卫兵战歌"和多如牛毛的领袖颂歌,"艺术歌曲"体裁是受到批判、备受排斥的领域。但是,一些作曲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然顶着大批判的恶浪,谱写了为数不多的,却具有一定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歌曲,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在特殊的历史时段中得以延续,甚至还留下了艺术珍品。如生茂、唐诃的《沁园春·雪》;刘长安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傅庚辰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尚德义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
[Abstract]: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of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songwriting. The main development was political mass songs and chorus, singing songs together. The most impressive are the quotations, the Red Guards' Song of War and the numerous carols of leaders. The genre of Art songs is an area of criticism and exclusion. However, under the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some composers still bear the evil wave of great criticism and compose a few art songs with certain artistic aesthetic value, which make the Chinese art songs continue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Even art treasures were left behind. For example, Sheng Mao, Tang He's "Qin Yuan Spring Snow"; Liu Chang'an 's "I love Wuzhishan Mountain, I love Wanquan River"; Shi Guangnan's "playing hand drums and singing songs"; Fu Gengchen's "Red Star Let me fight"; Shang Te-yi 's < A thousand years of Iron Tree blossom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崔晓军;;唱好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之我见[J];大舞台;2012年08期
2 梁茂春;论“语录歌”现象(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雪峰;;具有中国特色的花腔艺术——论述尚德义艺术歌曲之花腔部分的创作特点[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4 李英霞;;试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三首高峰之作[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周军;;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前奏、织体写作特色[J];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6 王娅;;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探究[J];艺术探索;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敬华;尚德义三首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旭开;尚德义独唱声乐作品创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小宾;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燕;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李丽;尚德义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贺;尚德义音乐创作中民族因素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丁倩;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超;周扬“文革”落难现象之反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2 王宇英;;“文革”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孙小著;《管锥编》:一部思想解放的启示录[J];皖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白雪枫;;群体心理学视角下的“文革”一代[J];党史博采(理论);2005年10期
5 龚金平;;历史伤痛抑或民俗奇观——中国电影如何表现“文革”[J];电影文学;2007年04期
6 沈有元;唐黎;;“文革”记忆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玉平;回归传统精神与恪守人格理想的生命悲歌——“文革”期间作家自杀现象的文化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胡文谦;;论第五代导演及其影片的“文革”叙事[J];文艺争鸣;2011年10期
9 徐华春;胡翔;;“文革”时期版画图式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坤;反思“文革”悲剧根源的力作——长篇小说《桃源梦》的寓意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尚元;;试论1958年“史学革命”中高校的群众性大批判[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厉兵;;说“分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刘建美;;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仓;;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古远清;;由余秋雨“封笔”谈到《借我一生》造假问题[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沛龄;;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A];细读《随想录》[C];2008年
7 顺真;;康德的基督论[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联仓;;序[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9 关士续;;关于“反对伪科学”的三点意见[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10 孙光萱;;任犊并不都是余秋雨——对《一点补充》的补充[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丽萍;商海纵横 桑梓情深[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文明中国色彩斑斓[N];人民日报;2008年
3 李树秀 郝英民;王耀峰的党报情[N];山西日报;2010年
4 王玉初;下基层就该多些真实“体验”[N];农民日报;2010年
5 冉茂金 张志勇;严阵:诗人的心跟着时代一起跳动[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梁衡;警惕学习的异化[N];学习时报;2010年
7 记者 杨念明;知本增值的路线图[N];湖北日报;2008年
8 陆谷孙;提升及其他[N];南方周末;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海鹏;邓小平:强调权威的改革家[N];南方周末;2008年
10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丁学良 本报记者 郭力 采访整理;人的解放:改革开放的第一步[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照兰;论“文革”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2 陈迪文;诗与史的紧张[D];武汉大学;2004年
3 樊晓武;思想与权力的遭遇[D];山西大学;2007年
4 费雯;对一个学术异流的研究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易发俊;“文革”中的媒介批判[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陈的非;“文革”期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有元;“文革”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晶晶;“文革”时期诗歌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邓志云;论当代作家的“文革”叙述[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戚公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范畴论演绎之我见[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5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4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