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几个要点
本文选题:德彪西 + 调性 ; 参考:《音乐探索》2008年04期
【摘要】: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他的音乐风格深受象征主义和印象画派影响,色彩缤纷、迷离恍惚,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时期。学习德彪西钢琴音乐就应该严格地把握他的音乐风格、和声与调性的特点、触键与踏板的运用、节奏的变化,这样才能表现出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
[Abstract]:Debuss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Impressionist music. His musical style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symbolism and impressionism. The study of Debussy piano music should strictly grasp his musical style, harmony and tonality, the use of keys and pedals, and the change of rhythm, so as to show the impressionism style in Debussy piano music.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颖;认知手、脑、心理状态之关系达到对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蔡淼;浅谈钢琴教学[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3 刘寿延;论钢琴演奏中的背谱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4 夏云;多样化形态的同一性特征——拉威尔《小奏鸣曲》的旋律构成及演奏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赵海鹰;弦乐重奏演奏者听觉能力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肖潇;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印象主义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忠日;李斯特钢琴音乐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袁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靳昊;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雪竹;浅论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凤鸣;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龚岳萍;倾听阳光的脚步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珊;民族·技术·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桂海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结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倩;;德彪西《月光》[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2 丁冰;;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两首钢琴曲的和声比较分析[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3 郑小龙;;惠斯勒绘画对德彪西音乐的影响[J];广东艺术;2010年04期
4 李丽阳;龚雪;;二十世纪音乐的先声——从德彪西的《大海》谈起[J];大家;2011年14期
5 李洁华;;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6 逯佩琛;王娟;;德彪西钢琴作品《版画集》的创新因素探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7 李美丽;;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主题发展原则探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8 杨嘉娜;;李赫特与阿劳《月光》演奏版本之比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彭霞;;德彪西作品《月光》的印象派风格浅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10 杨智莎;;对德彪西、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娟;;柯达伊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孔雀飞》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金铁宏;;论和声写作的程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韩燕玲;;视唱基础训练研究[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付晓东;;和声学功能与色彩的概念辨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跃;德彪西印象[N];音乐周报;2005年
2 王月明;朦胧美的乐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时报;2006年
4 刘玮;法国四重奏弦上演绎“德彪西”[N];音乐周报;2007年
5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6 武蓓琳;品味傅聪“诗意”钢琴[N];音乐周报;2008年
7 卜大炜;来自狄德罗的感应[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李瑾;朦胧中透出的光彩印象[N];音乐周报;2005年
9 刘昕;延续一年的钢琴盛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葛芝荣;用音乐描绘诗意画卷[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雷兴明;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6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诚;德彪西钢琴曲集《意象集》中的调性思维特点[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2 王丹;德彪西五首前奏曲作曲技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刘秋平;五首德彪西钢琴前奏曲解析与演奏提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明泽;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特色及调式调性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5 邓菲;论德彪西作品《牧神午后》及长笛演奏技法[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罗依;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7 王碧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文化中的德彪西音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杨春子;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大海》的创作分析与指挥诠释[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段诗佳;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声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10 欧阳莹瑾;德彪西钢琴音乐走向成熟的象征——《欢乐岛》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08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0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