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尔格的创作与其时代音乐风格与体裁语境的关系
本文选题:阿尔班·贝尔格 + 协奏曲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音乐作品中的技术手法并非孤立行事,它既与也与社会-历史的人文环境休戚相关,也与该时期的文化思潮和音乐风格语境密切呼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主流音乐风格中,浪漫主义气质、风格混成元素都是这一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症候;同时,随着协奏曲这一体裁在20世纪的发展,其内在形式规定也更趋于灵活。本文论述力图通过对该时期音乐风格与体裁语境的探讨,揭示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的音乐创作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作品风格的形成,绝非仅仅是作曲家纯粹主观的产物,而是受制于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并且在历史所给予的音乐语言中选择的结果。
[Abstract]:The technique in music works is not isolated, it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and the context of music style of that period. In the mainstream music style of the 1920s and 1930s, Romantic temperament, mixed style and elements are the symptoms of this era with the universalit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rto in the 20th century, its internal form provisions tend to be more flexible.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composer Albin by probing into the music style and genre context of this period. Berg's music cre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t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the work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e composer's pure subjectivity, but also the result of the choice of the musical language given by history, which is restricted by the historical times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巴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J];艺苑;2011年03期
2 罗旭;;浅述莫扎特对协奏曲所做的贡献[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2期
3 郑刚;;点燃渴望 照亮世界——品读唐建平交响协奏曲《圣火2008》[J];乐器;2011年08期
4 巢霞;;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刍议[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5 陈卉;;传统与超越——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民族性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6 谢一泓;;为什么要学钢琴[J];读者(原创版);2007年12期
7 张维;;云想衣裳花想容——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探析[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8 罗璇;;浅谈《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发音技巧的运用[J];教师;2011年26期
9 闫莹;;北京图书大厦的“六·一”协奏曲[J];全国新书目;2011年06期
10 柳蕾;;从普通校园走出的音乐才女——刘舒[J];小演奏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维;;壮志高歌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赏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张川;;对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探索[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郝向明;;民族音乐的思考[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舒妲娜;;试论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领域及手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叶峰;姚绍昭;;让民族音乐走进校园[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马磊;;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益清;恒安:谱写党企和谐发展协奏曲[N];福建日报;2011年
2 记者 安瑞;青岛交响乐团赴美过牛年[N];音乐周报;2009年
3 晓艳;深交新年音乐会首次委约作品[N];音乐周报;2008年
4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元举;把比赛当作演出[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蒋雄达;小提琴演奏曲中的协奏曲[N];音乐周报;2003年
6 记者 紫茵;“放歌30年”登陆世纪剧院[N];音乐周报;2008年
7 惠惠;青岛交响乐团为赴美热身预演[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范乃信;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N];音乐周报;2002年
9 磊馨;《勃兰登堡协奏曲》溯源(上)[N];信息时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黄聪;爱乐激情“庆生” 撩起专家热评[N];音乐生活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5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张千一;碰撞、对话与交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10 符译文;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逯治江;乌·布拉热维奇《第二长号协奏曲》音乐特点及音乐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姜莹;谭盾胡琴协奏曲《火祭》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雷景玉;马头琴协奏曲《天驹》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张科威;浅析竹笛协奏曲《陕北四章》[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王春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bB大调长号协奏曲》作品分析与演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曦君;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创作特征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季婕颖;J.C.巴赫键盘协奏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黄静;试析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钢琴伴奏版)[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刘敏;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作曲技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群;金湘巴松协奏曲《幻》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0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1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