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田野工作”
本文选题:田野工作 + 民族声乐 ; 参考:《人民音乐》2008年03期
【摘要】:正"田野工作"(Fieldwork)是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术语,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中进行的调查工作。它是研究和了解一个族群文化的主要方法,是以对未开化社会的研究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中华大家庭是由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其音乐艺术绚丽多彩,而各民族的声乐艺术是最能直接反映和表现大中华的音乐文化精神的艺术品种之一。如何发展具有大中华独特风格、鲜明个性的当代
[Abstract]:Field work is a term in Western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at refers to the work of anthropologists or ethnologists in specific regions. It is the main method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an ethnic group, and it is a scienc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uncivilized society. As a branch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field work is also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of ethnomusicology. The Chinese family is made up of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brothers, whose music art is colorful, and the vocal music art of each nationality is one of the artistic varieties which can directly reflect and express the musical culture spirit of Greater China. How to develop the Contemporary with the unique style and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of Greater China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系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兼及近年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问题检讨[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3 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年01期
4 程宁敏;声以情发 情依声传——论“以情带声”[J];中国音乐;2003年01期
5 吴其辉;关于我国声乐现状的探讨——国际声乐比赛国内选拔赛听后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余;;中国合唱音乐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雁;;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问题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马海生;论社会音乐商品[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4 高丽琴;;推“陈”与出“新”——谈民族风格旋律之继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5 沙娜;;浅谈研究性音乐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0年32期
6 杨杰;;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辐射与引入[J];才智;2011年11期
7 吴文静;;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成才之路;2008年07期
8 李臻;;论民族音乐的生存危机与传承发展——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例[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9 王志毅,周丽;理论与实践——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晴;;试论音乐教育中社会音乐文化的引入与辐射[J];大家;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玲玲;贵州布依戏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沈隽;云杉属木材构造特征与振动特性参数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郑俊晖;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湛洋;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岩;中国大陆电视广告中的音乐元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东文;刘天华“顾及民众”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艳;《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修海林;“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J];音乐研究;1999年01期
2 郁庆五;中国声乐的三个问题──给李凌同志的一封信[J];人民音乐;1997年01期
3 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灵;;对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点意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2 郭姗姗;;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差异[J];经营管理者;2010年11期
3 央金卓嘎;;试论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法——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梳理[J];西藏艺术研究;2009年01期
4 杨杰;;当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探析[J];华章;2011年06期
5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郭建民;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7 高婧;;民族声乐艺术中“道家”精髓文化的体现——简析声乐曲《阳关三叠》的文化内涵[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姜代康;“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整体观念[J];音乐探索;2005年02期
9 陈晓;于丹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创造与发展[J];文学教育(下);2008年05期
10 任风秋;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丁玉秀;;营造人文社会共建和谐家园[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王建国;;两部声乐艺术翻译著作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艳;;声乐表演艺术中理解和表现的训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2 人类学博士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助理研究员 杨春宇;田野工作“丢人”录[N];东方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4 记者胡全胜;今年州直确保全面完成普查田野工作[N];伊犁日报(汉);2009年
5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7 记者 李霞;陈光林王素毅等出席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杨学进 扬歌海上[N];文汇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黄聪 金惠子;著名声乐教授王士魁用心传接民族声乐的圣火[N];音乐生活报;2010年
10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章伟;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智环;经济组织中的维吾尔族妇女[D];兰州大学;2009年
3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2 张霞;彭丽媛声乐艺术的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洁玉;从音响载体看我国20世纪80年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孟令如;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晶晶;情到深处方动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10 罗曼;试论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创作作品的演绎[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50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5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