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自由无调性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最初运用——以桑桐的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2 18:24

  本文选题:桑桐 + 调性 ; 参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摘要】:自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建立起自由无调性音乐创作新秩序以来,在世界上引起极大反响与呼应。在特殊的历史情形下,桑桐先生尚为学生时,就得以机会和条件学习与使用自由无调性技法进行创作与探索,并创作出两首重要的作品,成为我国最早使用二十世纪无调性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与无调性风格浓郁的小提琴曲《夜景》不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则是一首将民族性与无调性的现代性兼并的、并具有"复合风格"的作品。就此,本文试图对其民族性(调性)与现代性(无调性)共存的内在关系和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Abstract]:Since the Austrian composer Schoenberg established a new order of free anatonic music creation, it has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and echoes in the world. Under special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when Mr. Sang Tong was a student, he was given the opportunity and condition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use of free atonal techniques, and to produce two important works. Become the earliest composer in China to use the 20 th century anodontic techniques to create. Different from the non-tone-style violin song Nightscape, the piano song "in a distant place" is a novel that merges national and anatonic modernity and has a "compound style".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demonstrate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and rationality of the coexistence of nationality (tonality) and modernity (anatonism).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0YJC760065)成果之一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丝丝;十二音序列作品中的奏鸣曲式范例——勋伯格(Schoenberg)《钢琴作品》Op.33a的分析[J];齐鲁艺苑;2004年01期

2 马玉峰;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严修竹;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节奏重音的分类及应用[J];音乐探索;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205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5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