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唱法与民间唱式
本文选题:美声唱法 + 歌唱形式 ; 参考:《人民音乐》2008年06期
【摘要】:正"唱法"一词比较常见,一般指的是歌唱发声的方法。而"唱式"一词前所未见,它是薛艺兵先生在其近作《音乐的民俗模式》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指"歌唱形式"(也包括歌唱的体裁、样式等含义),比如,西洋的歌唱形式就有所谓独唱、重
[Abstract]:The word "canto" is more common, generally referring to the method of vocal singing. The word "singing style"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 It is a new concept put forward by Mr. Xue Yi-bing in his recent book, "the folklore model of music", meaning "singing form" (including the genre, style, etc.) of singing, for example, Western singing forms are called solos, heavy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青;民歌与“民族唱法”——在山西左权“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艺术评论;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雁;;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小东;;传统音乐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困惑[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郝玫馨;郭建民;;对民族声乐文化现象的几点反思[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4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5 王霭林;;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续)[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6 安丽;;对“原生态”组声乐比赛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年05期
7 杜亚雄;;“声乐”≠“唱法”[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郭克俭;;分歧与弥合——新中国第二次声乐学术论争高潮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学;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畅;论民族声乐演唱学习了科学方法就失去个性吗?[D];山西大学;2006年
4 都本玲;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郑琦;“三种唱法”的发展脉络及艺术形式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秋红;对当代文化工业背景下中国原生态民歌现象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查琳;日照地区民歌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司亚娟;“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倩;青歌赛“民通”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霞;;浅谈歌唱方法的多样性[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9期
2 ;民族唱法的窍门(一)[J];校园歌声;2008年08期
3 ;为什么说美声是科学的唱法?[J];校园歌声;2007年05期
4 刘莉;;三种唱法之比较研究[J];广播歌选;2007年04期
5 裴蓓;;西方的美声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6 徐冰凌;;浅论中国民族传统唱法与美声传统唱法之异同[J];吉林教育;2008年07期
7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刘冬;;由三种唱法所带来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年01期
9 沈承宙;;谁回答我?——关于电视歌手大奖赛的思考[J];歌剧;2010年03期
10 刘凤;;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J];艺术广角;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华;;“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测试分析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张敏;张俊霞;;地方民间音乐对张家口旅游业的作用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湛洋;;唐山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卢芹娟;;嵊州吹打的振兴和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向葵;;古羌乐韵[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7 杨清波;;千古谁识角徵音——古朴典雅的潮州民间音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陈蜜;;社会音乐工作者必须挑起普及与提高两副担子[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高应智;;浅论德江民间音乐对德江傩堂戏的作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洁;“千人一面”辩[N];音乐周报;2003年
2 ;郁钧剑 抑扬顿挫养乐感[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青年教师 王琳琳;美声唱法的特点和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4 孙焕英;“青歌大赛”三问[N];北京日报;2006年
5 显舟;偶然与必然[N];音乐周报;2006年
6 韩晓雪;宝剑锋从磨砺出[N];文艺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吴月玲 实习记者 张亚萌;青歌赛美声组为何中国歌曲唱得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8 王秉锐;我对金钟奖声乐比赛的几点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逍遥;张朵儿:乘着歌声的翅膀[N];青海日报;2006年
10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赵晶;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广平;铁锰硅铬镍形状记忆合金的组织性能及其制造管接头工艺性的研究[D];吉林工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慧勇;“三种唱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肖萍;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莎莎;“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晶;论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咬字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3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8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