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赋格思维民族化的新形式——试析朱践耳《黔岭素描》中《赛芦笙》乐章的结构

发布时间:2018-07-04 12:49

  本文选题:朱践耳 + 《黔岭素描》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赛芦笙》是朱践耳1981年创作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的第一乐章,力图通过作品曲式结构有独到之处,作品中充满了作曲家的复调结构思维,充满着深层次的无穷魅力。
[Abstract]:Selusheng is the first movement of Qianling Sketch, a symphonic suite composed by Zhu Jianer in 1981. It tries to have its own uniqu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The works are full of the composers' thinking of polyphonic structure and are full of profound charm.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铭志,林华;朱践耳音乐作品中的复调技巧运用[J];中国音乐学;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景波;;浅谈歌唱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 李红枫;;功能体系和声与五声性旋律结合时偏音问题的解决途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高丽;;论声乐教学中歌唱情感表现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蔡若愚;;试论琴曲《梅花三弄》核心音调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1年10期

5 李红梅;王颖峰;;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的民族化和声结构[J];电影文学;2007年24期

6 秦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7 赵庆华;;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现代和声之管窥[J];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8 宁文燕;吴永强;;计算机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2期

9 闫丽娜;;对中国电影产生影响的苏联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2年15期

10 冯钢;;从《歌剧魅影》看电影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2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

4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7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晶;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燕;以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为例管窥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青峰;试论高师基础和声课中和声分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孟欣;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探索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莎莎;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创作的风格与把握[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静;杜兆植蒙古族风格作品和声手法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陈雪姣;蓝花花音乐创作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嘉;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江茂琳;邹向平三部不同体裁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二品;借鉴融合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倪瑞霖;朱践耳与他的创作[J];人民音乐;1985年04期

2 林华;艺术的抽象与抽象的艺术[J];音乐艺术;1990年01期

3 陈铭志;对复调思维的思维[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义;大气磅礴的三重赋格—朱践耳第九交响曲大赋格段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曹畏;;朱践耳作品在台出版[J];音乐世界;1991年02期

3 李久云;简述朱践耳交响音乐中的哲理性[J];云梦学刊;1999年01期

4 陆峰;论朱践耳交响曲创作艺术中的辩证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杨立青;《朱践耳交响曲集》序[J];人民音乐;2002年07期

6 郑英烈;朱践耳第一、二、四交响曲中的十二音用法[J];中国音乐学;1992年02期

7 吴润霖;求索,迎向新世纪──致朱践耳[J];人民音乐;2000年01期

8 陈大明;我看朱践耳的交响诗《纳西一奇》——兼谈其中西音乐之交融观念在创作中的实现[J];中国音乐;2002年02期

9 曹畏;朱践耳获第16届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大奖[J];人民音乐;1991年05期

10 王国伟;悟性 灵性 个性——作曲家朱践耳访谈录[J];音乐爱好者;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建刚;叶(木丽)琴;;浅议“新民乐”与民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丹 实习记者 张静;朱践耳:做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2 实习生 张靖华 记者 邢晓芳;《朱践耳交响曲集》出版[N];文汇报;2002年

3 梁茂春;中国交响曲的丰碑[N];音乐周报;2002年

4 记者 傅庆萱;朱践耳作品制成30盘光碟[N];文汇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范昕;“钟鼓奖”时隔三年再“鼓”风波[N];文汇报;2010年

6 王晓君;唢呐声声震乾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张裕 邢晓芳;耐得寂寞磨精品[N];文艺报;2004年

8 紫茵;北京现代音乐节制造音乐冲击波[N];音乐周报;2004年

9 赵世民;树个人品牌,,雕声音商标[N];音乐周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姜小玲;波澜壮阔六十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春红;朱践耳《第二交响曲》戏剧性特性解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严梅;朱践耳交响乐作品的根基[D];河南大学;2003年

3 代水冰;朱践耳《第一交响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波;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陶天;兼容并蓄 立足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曾亮;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教学及文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何涛;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昆宁;朱践耳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天乐》中的演奏艺术特征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郑娜;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朱践耳钢琴作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敏;朱践耳钢琴曲《叙事诗<思凡>》的音乐文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6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96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