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试析传统戏曲中的气息原理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8-07-09 17:11

  本文选题:传统戏曲 + 气息 ; 参考:《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摘要】:正一、传统戏曲中是如何练气息的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昆曲名艺人徐屏山,就是首倡各行脚色均须练习"气"功者。他的声音高亢、宏沛,经常从苏州城东马道上城,由西而下,绕城唱"大江东"三字来练声,使一口气直贯下来。①此说法虽见夸张,但足以说明练"气"对歌唱的裨益。
[Abstract]:First, the traditional opera is how to practice breath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Kunqu Opera artist Xu Pingshan, is the first to advocate that all the line should practice "Qi" Gong Gong. His voice is high, Hongpei, often from Suzhou Chengdong Ma Dao to the city, from west down, around the city to sing "big Jiangdong" three words to practice the sound, so that one breath straight down, although this statement can be exaggerated, but enough to explain the practice of "Qi" to the benefits of singing.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笑秋;论声乐与器乐在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J];黄梅戏艺术;2002年03期

2 单汝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构成形式探源[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3 刘有宽;读古代唱论有感[J];人民音乐;1961年10期

4 汤雪耕;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J];人民音乐;1963年02期

5 陈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本性与现代转型问题初探[J];戏文;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长春;;“土嗓子”与“洋嗓子”的对唱——20世纪中叶的中西唱法论争[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红霞;;中国传统戏剧在音乐院系的传承教育[J];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3 颜铁军;;从多元文化角度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戴勇;;高校民族声乐学科建设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5 李改芳;;综述2006年以来兴起的“原生态唱法”之争[J];音乐创作;2010年04期

6 郏而慷;;新中国50年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前人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中国音乐;2009年04期

7 黄琦;;对中国民族声乐界定的思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鹏;歌唱语言训练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殷亚林;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刘涛;张庚戏曲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开栋;《唱论》研究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磊;20世纪20-7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研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司亚娟;“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辩证关系之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渊;;试析传统戏曲中的气息原理与运用[J];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2 冯成杰;;戏曲“帮腔”与“伴唱”刍议[J];剧影月报;2005年06期

3 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艺谋;;梨园惊梦——试论中国传统戏曲传播中新媒体元素的运用[J];戏剧之家;2009年06期

5 顾叶舟;;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04期

6 岑家兴;道具创新的启示——从一张剧照想到的[J];上海戏剧;1964年05期

7 吴绛秋;;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二)[J];当代戏剧;1983年09期

8 王胜华;;戏曲多类型化设想[J];戏剧艺术;1984年03期

9 孙玫;戏曲艺术规律的自觉和发展——谦谈戏曲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升华到新境地[J];中国戏剧;1986年11期

10 安琪;;“地摊戏”启示录[J];当代戏剧;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冉茂平;;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郑弘;;旅游翻译中的语篇翻译意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付方明;;摔跤运动员战术及临场运用的研究[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顾锋;;压力式水位计在外地工程中的运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5 孙昊;;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矫治学生考试焦虑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6 顾锋;;压力式水位计在外地工程中的运用[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7 吴河修;高文良;曹正宏;;通力公司的人才运用之道浅探[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张登洲;倪越星;;作业成本管理在军工科研单位运用的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廖海鹰;;讨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李华;;探讨条形码在药品供应体系中的运用[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立行;“话剧导演大多不懂戏曲”[N];文汇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慧峰;一个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的民族如何使传统戏曲复兴?[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本报实习生 杜成靓 本报记者  端木复;娱乐选秀助推传统戏曲[N];解放日报;2007年

4 记者 张裕;打造传统戏曲高雅艺术“偶像”[N];文汇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乃迎;大象无形 气象万千[N];中国档案报;2010年

6 李舫;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N];人民日报;2007年

7 云亭;王晓鹰:把传统戏曲的写意融入话剧创作[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本版文字 见习记者 陈祥蕉;年轻人:传统戏曲的终结者?[N];南方日报;2006年

9 新华社记者  白瀛;“老”戏能否唱出“新”意?[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磊;农村有人无戏看 城市有戏无人看[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金景芝;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毛剑;“左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管殟;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永生;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万美芳;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洪耀同;概念规划及其在厦门同安新城区规划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6年

4 舒爱萍;心理咨询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欣昕;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庄礼彩;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滔滔;儿童行为监测系统研究与运用[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晓s,

本文编号:2110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10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