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的“乐局”与文庙释奠礼乐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advocating "ritual and music", which embodies the national hierarchy order and system standard. The temple was awarded by the feudal state, used to sacrifice Confucius, also known as sacrificial Confucius elegant music. The ritual band Jin Shengyu Zhenzhen, which takes bell chime as the symbol, vividly interprets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eremony is not good for the music, the music is not good for the ceremony, the indecent manner does not lift." In the history of the temple, it was not only practiced in Beijing, but also popularized to various places, and was used for the ceremony of Ding sacrifice in various place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eremony to protect the temple
【作者单位】: 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3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8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黄权;;论苏元春的爱国主义精神[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爱国;;黄易对金石学的贡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9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10 陈绛;;《落花》诗所见陈宝琛的晚年心迹[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茗;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9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小方;;唐君毅礼乐思想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祖国华;;论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轩小杨;;董仲舒“宜于世”的乐教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尹红;;简论郭店楚简的乐教思想[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敏;;梁武帝与梁朝社会风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解丽霞;;儒:礼与制度——兼论先秦儒家“礼”的获得与承传[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涂万作;;探幽务本堂[J];理论与当代;2007年12期
8 轩小杨;;儒道互补后的美学创生——《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郭娟娟;;孔子“礼乐教化”中的艺术教育思想探讨[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李华;;“述礼乐,备王道”——论孔子对《诗》的经典地位的重新确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雅轩;;地理学研究中的「区域」概念——以台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2003年10—12月台湾大事记[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3年
3 王im立;;台湾的地方选举与分立政府[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区少梅;;台湾包种茶感官品质之分析[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徐心希;;明清时期台湾货币概述[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齐士峥;;台湾流域地形演育的过去与未来[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谢聪辉;;道教与台湾家庭的关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2003年4—6月台湾大事记[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9 李晓群;金琪漾;;闽台两省黄酮类抗癌植物资源[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10 陈炎正;;台湾三间半天公庙[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安部赴山东工作组;用制度规范信访工作[N];人民公安报;2004年
2 记者 邓扬茂 通讯员 卢启哲;南铁建立预研制度规范审委会职能[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李夏;部将出台三级警示制度规范手机企业[N];人民邮电;2005年
4 轶人;治理“跑部钱进”制度规范是关键[N];今日信息报;2005年
5 赵云;商州支行用制度规范窗口服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记者 刘林邋通讯员 滕智东;姜堰镇“三问”制度规范村官[N];泰州日报;2008年
7 谢忠国;把握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契合点[N];工人日报;2005年
8 ;《曹公外传》感动台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何劲草;台湾“阿兵哥”苦不堪言[N];福建日报;2002年
10 记者卫铁民、王燕萍;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抗议海外“台独”组织在台兴风作浪[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舞鹤创作与现代台湾[D];复旦大学;2004年
2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3 王金城;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謦伊;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张原;在文明与乡野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杨李娜;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李禧俊;《卮林》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明;1949大陆迁台作家的怀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鹭;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玲;台湾布袋戏的源起与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白小军;台湾政党政治及其对两岸关系走向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涛;台湾IT产业竞争力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4 商钟岚;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日语外来词对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庄婉婷;当代台湾民间宗教信仰与政治关系之研究(1949—2004)[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萍;关于台湾意识形态广告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清;对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土地改革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红雨;台湾房地产经济波动及其借鉴[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晶晶;台湾海峡两岸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王宏玉;国民党与民进党互动下的台湾“公民投票”发展:法制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0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0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