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藏传佛教及其音乐文化流传蒙古地区缘由探究

发布时间:2018-12-21 12:56
【摘要】:蒙古佛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流传变异的结果。藏传佛教及其音乐文化在蒙古地区成功的传播与传承除了缘于佛教传播的必然流向外,与蒙古人从众多宗教中选择藏传佛教直接相关。蒙古人的选择取决于蒙藏文化间的相融性、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之间的历史碰撞以及蒙古帝国统治策略。
[Abstract]:Mongolian Buddhism is the result of the vari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 Mongolia. The successful spread and inheritance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its music culture in Mongolia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Tibetan Buddhism from many religions. The choice of Mongols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cultures, the historic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farming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nomadic culture of the North, and the strategy of ruling by the Mongol Empir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义达,杜若甫;中国十七个民族间的遗传距离的初步研究[J];遗传学报;198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桑卓玛;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西藏传统文化[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2 徐国宝;藏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中华母文化的共性[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3 李保文;唐古特·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考[J];中国藏学;2005年02期

4 卓孝福,郭永建,尹学念,戴庚孙,徐玖瑾,杜若甫;根据基因频率探讨畲族的起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王启龙;1950-2000年的中国藏传佛教研究[J];法音;2003年08期

6 李国昌,陈勇,陈文,王玉华;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右美沙芬氧化代谢多态性表型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7 鲍金凤;明代蒙古“楚固拉干”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1期

8 谢小冬,陕雪梅;回族起源的DNA证据[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9 俞民澍,邱信芳,薛京伦,刘祖洞,谈家桢,李厚均,刘德祥,李力,余伍忠,唐仙珍,周美蓉;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群体线粒体DNA多态性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8年01期

10 杜若甫,肖春杰,L.L.Cavalli-Sforza;用38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计算中国人群间遗传距离[J];中国科学C辑;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杨振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朴永焕;汉藏茶马贸易对明清时代汉藏关系发展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5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6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7 黄华均;草原法的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9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江民(敏);察合台文文献《成吉思汗传》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2 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年

3 马军;明朝对青海藏区的施政方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蕾;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才让扎西;三世达赖和蒙古与明王朝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曾穷石;汉藏边缘的土司政治[D];四川大学;2005年

7 白丽娜;论章嘉·若必多吉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曹春梅;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社会考察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治国;论藏传佛教对元代文化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晓蓉;试论1904年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D];扬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格日勒扎布;论蒙古《格斯尔》的"天"─腾格里[J];内蒙古社会科学(人文版);1996年01期

2 苏伦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再观安代[J];中国音乐;1998年03期

3 包·达尔汗;蒙古博教幸存缘由考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包·达尔汗;论“安代”歌舞与蒙古博教音乐间的亲缘关系[J];中国音乐学;2001年04期

5 包·达尔汗;;“莱青”辨释——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蒙古化现象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38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8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