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歌曲看数字原住民的文化审美取向
[Abstract]: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network songs is the highlight of Chinese pop music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life of popular music.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p songs, network songs have changed greatly in many aspec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s that digital aborigine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music cre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so-called digital aborigines are a generation that has been living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since birth and h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欧阳友权;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阎文华;;论网络音乐的审美倾向[J];作家;2011年06期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关萍萍;;电子游戏的多重互动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曹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1年04期
4 程丹;;网络音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大家;2010年15期
5 何志钧;吕晓春;;汉语网络文学理论的垦拓———欧阳友权与当代网络文学研究的学理建构[J];东方丛刊;2010年01期
6 王洁;;试析20世纪乡村音乐与摇滚乐结合的发展历程[J];大舞台;2010年11期
7 杨梅;网络文学创新及其意义[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8 段晓军;杨燕清;;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与影视艺术[J];电影评介;2008年09期
9 甘海燕;;浅谈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思考[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10 李英卓;;重审大学生音乐欣赏课——从流行音乐入手联系严肃音乐[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韩冠群;;新媒体与科普歌曲之科普功能的开发[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关萍萍;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静;网络艺术对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盛宏标;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晔;文学的变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珏;网络视觉艺术的创作特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艳;“虚拟现实”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柳宇新;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7 梁娅;建构中的网络文学评判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春玲;由《人生自白》系列小说解读华文网络作家少君的创作[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向玲玲;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年
10 王欣昕;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侯琳琦;;网络音乐——新兴的艺术形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成良;;网络电影:草根文化的视觉狂欢[J];电影评介;2007年06期
3 胡斌;网络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研究[J];人民音乐;2002年11期
4 曾建超,徐光佑;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世界;1995年12期
5 李志刚;;论网络音乐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网络音乐管理新规引发业内热议[J];北方音乐;2007年01期
2 微尘;;我快乐,我做主——我眼中的网络音乐[J];词刊;2007年03期
3 雷丹;;八部委打造健康“网络音乐”[J];北方音乐;2007年06期
4 ;第三届中国网络音乐节启动仪式[J];中国新通信;2007年16期
5 邱雨;;第四届中国网络音乐节风云再起[J];中国新通信;2008年14期
6 侯大银;;网络音乐的谜思[J];互联网周刊;2009年22期
7 ;网络歌手杀入乐坛起争议[J];黄河之声;2006年01期
8 贾文恺;;网络音乐进行时[J];广播歌选;2006年07期
9 ;音乐无距离 明星面对面[J];中国新通信;2007年16期
10 王国良;;漫谈网络音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崇演;;台湾的原住民[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徐立恩;;评沈葆桢“开山抚番”政策[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孔则吾;;精神和心灵的守望——论出版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责任[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4 李奇;;石玩的审美取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祁志祥;;“雅量”与“任诞”——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学的审美取向及其分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杨健吾;;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研究的新收获——达西乌拉弯·毕马著《原住民神话大系》十部著作评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7 陈杏梅;欧跃发;;桂林乡村生态旅游的审美人类学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8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9 林瑶棋;;台湾地区姓氏演变初探[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萧致治;;日本首次侵台与沈葆桢巡台抚台[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解读《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实习生 张浩;网络音乐聚焦商业模式创新[N];北京日报;2010年
3 记者 于帆;网络音乐峰会探讨行业机遇和挑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郭人旗;文化部再出重拳整治网络音乐市场[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二○一○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侵权盗版问题突出[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意轩;网络音乐 离好日子不远了[N];人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姜旭;网络音乐产业受困盗版猖獗[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8 吴学安;网络音乐版权要告别“免费午餐”[N];经济参考报;2011年
9 ;网络音乐:弥漫态势面面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山峰;2009中国网络音乐之旅活动启动[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聂瑞辰;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羽;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9 赵海怡;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项立法的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培友;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与文化生态[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国;网络音乐内容审查管理系统[D];复旦大学;2010年
2 梁华;20世纪50年代延边朝鲜族爱情歌曲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丁义;从中心到边缘——论殖民化过程对加拿大原住民妇女地位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4 谢玉训;网络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乔林晓;盛世悲歌[D];山西大学;2003年
6 李雨珂;第四世界面临的问题与其解决的可能途径[D];四川大学;2004年
7 张晓勇;不拘一格,多元并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卜琳;试论宋代民窑瓷器的审美取向[D];西北大学;2003年
9 任丽君;论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形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权辉;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审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1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9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