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

发布时间:2017-03-21 06:08

  本文关键词: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作为当代歌剧的代表作之一,歌剧《伤逝》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歌剧《伤逝》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创作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本文旨在将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进行对比,发掘二者结构的一致性,并在对全部歌剧整体关照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三首幕前曲、三首紫藤花、三首咏叹调,特别以子君的三首咏叹调《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音乐分析,探索其演唱艺术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歌剧《伤逝》是小说《伤逝》的升华。
【关键词】:歌剧 《伤逝》 鲁迅 施光南 子君 咏叹调 紫藤花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7.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绪论7-9
  • 第一章 歌剧《伤逝》创作的整体结构9-20
  • 第一节 小说《伤逝》与歌剧《伤逝》的创作9-10
  • 一、鲁迅与小说《伤逝》的创作9
  • 二、施光南与歌剧《伤逝》的创作9-10
  • 第二节 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结构的共性10-15
  • 一、歌剧与小说结构的一致性10-11
  • 二、歌剧与小说叙述的一致性11-15
  • 第三节 歌剧《伤逝》“四季”的布局15-20
  • 一、春的序曲15
  • 二、夏秋冬的“前奏”——三首幕前曲15-16
  • 三、夏秋冬的“间奏”——三首“紫藤花”16-18
  • 四、夏秋冬的“主体”——三首咏叹调18-20
  • 第二章 关于歌剧中三首咏叹调的分析20-35
  • 第一节 夏的咏叹——《一抹夕阳》20-23
  • 一、《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20
  • 二、《一抹夕阳》的音乐分析20-23
  • 第二节 秋的咏叹—《风萧瑟》23-29
  • 一、《风萧瑟》的曲式结构23
  • 二、《风萧瑟》的音乐分析23-29
  • 第三节 冬的咏叹—《不幸的人生》29-35
  • 一、《不幸的人生》的曲式结构29-30
  • 二、《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30-35
  • 第三章 三首咏叹调的演绎35-39
  • 第一节 “夏的咏叹”人物分析及其演唱35-36
  • 一、《一抹夕阳》的人物分析35
  • 二、《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35-36
  • 第二节 “秋的咏叹”人物分析及其演唱36-37
  • 一、《风萧瑟》的人物分析36
  • 二、《风萧瑟》的演唱分析36-37
  • 第三节 “冬的咏叹”人物分析及演唱37-39
  • 一、《不幸的人生》的人物分析37
  • 二、《不幸的人生》的演唱37-39
  • 结语39-42
  • 一、演唱技巧体现的抒情性39-40
  • 二、歌剧《伤逝》是小说《伤逝》的升华40-42
  • 三、歌剧《伤逝》的研究意义42
  • 注释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4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鄢志莉;;浅谈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年16期

2 钟雅琪;;对声乐作品《风萧瑟》的演释——中国歌剧《伤逝》中子君的咏叹调[J];音乐大观;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阚志伟;追求自由爱情,歌唱人性解放[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9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