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1:03

  本文关键词: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体裁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其歌词的文学性,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黎英海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套曲《唐诗三首》是我国新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巅峰之作,是极具民族化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唐诗三首》有关演唱方面的分析研究,以期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丰富文化蕴含、独特艺术魅力和极高艺术价值展现出来,使人们对这一声乐体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部分:黎英海其人与《唐诗三首》创生。首先简要梳理了黎英海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其次对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做了阐释和界定,最后详细介绍了黎英海先生创作《唐诗三首》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唐诗三首》的本体特色。本章从《唐诗三首》的歌诗语言、旋律特色、钢琴伴奏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逐一分析,使读者从不同侧面对《唐诗三首》的艺术特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认知。 第三部分:《唐诗三首》的演唱诠释。本章从理解作品内涵、歌唱气息的控制与把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润腔技巧以及意境和韵味的创造表达等,结合演唱实践进行分析说明,使大家清晰了解《唐诗三首》的演唱特点和具体要求,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作品的演唱风格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部分:《唐诗三首》的创作启示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应当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唐诗三首》对我国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启示;其次,从《唐诗三首》’的演唱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体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一般共性要求,到古诗词歌曲所具有的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补充声乐教材三个方面的分析阐释,充分彰显了这一声乐体裁在我国艺术领域的独特艺术价值。 结语部分:回顾了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取得的的艺术成就,并展望我国古诗词歌曲发展的辽阔前景。
【关键词】:黎英海 古诗词艺术歌曲 演唱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 问题缘起9-10
  • (二) 研究对象10
  • (三) 研究方法10
  • (四) 相关综述10-12
  • (五) 主要创新12-14
  • 一、黎英海其人与《唐诗三首》创生14-21
  • (一) 黎英海生平及创作14-16
  • (二) 《唐诗三首》创生16-21
  • 1. "艺术歌曲"概述16
  • 2. "古诗词艺术歌曲"释义16-17
  • 3.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17-19
  • 4. 《唐诗三首》的创生19-21
  • 二、《唐诗三首》的本体特色21-45
  • (一) 歌诗语言21-27
  • 1. 语言特点21-23
  • 2. 体裁样式23-25
  • 3. 题材内容25-27
  • (二) 旋律特色27-34
  • 1. "吟诵"性旋律27-29
  • 2. 多维创作手法29-31
  • (1) 模进29-30
  • (2) "鱼咬尾"30
  • (3) 弱起节奏30-31
  • 3. 多调性转换31-34
  • (三) 钢琴伴奏34-45
  • 1. 善于刻画音乐形象34-36
  • 2. 富含民族化风格36-38
  • 3. 与声乐密切合作38-45
  • (1) 节奏上互补39-40
  • (2) 旋律上各异40-41
  • (3) 非主旋律性41-45
  • 三、《唐诗三首》的演唱诠释45-63
  • (一) 理解作品内涵45-47
  • (二) 气息的运用47-50
  • (三) 咬字与吐字50-51
  • (四) 润腔的运用51-59
  • 1. 装饰音52-57
  • (1) 倚音52-53
  • (2) 颤音53-54
  • (3) 直唱54
  • (4) 滑音和摇音54-56
  • (5) 沉音56-57
  • 2. 断腔和拖腔57-59
  • (1) 断腔57-58
  • (2) 拖腔58-59
  • (五) 意境创设和韵味表达59-63
  • 1. 意境创设59-60
  • 2. 韵味表达60-63
  • 四、《唐诗三首》的创作启示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63-78
  • (一) 《唐诗三首》对我国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启示64-70
  • 1. 应时顺变的时代诉求64-66
  • 2. 文化交融的民族元素66-67
  • 3. 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67-70
  • (二) 《唐诗三首》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70-78
  • 1. 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70-72
  • (1) 丰富了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70-71
  • (2) 彰显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要求71-72
  • 2. 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72-78
  • (1) 弘扬传统文化73-74
  • (2) 提高艺术修养74-75
  • (3) 补充了声乐教材75-78
  • 结语78-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曲谱84-9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1-92
  • 致谢92-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大海;谈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2 梁杰;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J];中国音乐;1999年04期

3 李萍;论民族唱法声音形态及其表现形态的美[J];中国音乐;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勇军;黎英海民族调式和声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易宁艳;古代诗词歌曲演唱探微[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姚三军;不同时期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民族化技法的衍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樊金霞;黎英海钢琴作品和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67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