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1:16

  本文关键词: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教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是我国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曲目,了解并掌握其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对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演唱和研究此类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音乐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创造力。 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定义、创作来源及发展概况简要分析,从其音乐风格和形式特点两方面详细阐述音乐会咏叹调总体特征,结合其作品在教学中曲目的科学安排、对声乐技巧的针对性训练和教学价值三个方面,着重探究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希望能对声乐学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莫扎特 音乐会咏叹调 艺术特征 声乐教学 意义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6-4;G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一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创作概况9-11
  • 1.1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定义及创作来源9-10
  • 1.2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创作10-11
  • 二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艺术特征11-15
  • 2.1 音乐风格特征11-12
  • 2.1.1 音色11
  • 2.1.2 歌词与旋律11
  • 2.1.3 力度、速度与表情记号11-12
  • 2.2 艺术形式特征12-15
  • 2.2.1 关于移调与声部定位12
  • 2.2.2 曲式结构与和声12-13
  • 2.2.3 伴奏形式13-14
  • 2.2.4 个性特点14-15
  • 三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教学探究15-24
  • 3.1 声乐教学中曲目的科学安排———以女声为例结合歌唱技巧的训练15-20
  • 3.1.1 适合初级程度的作品15-17
  • 3.1.2 适合中级程度的作品17-19
  • 3.1.3 适合程度较高的学生或歌唱家的作品19-20
  • 3.2 教学作品分析——以作品 K.577《Al desio di chi tadora(恋人的愿望)》为例20-22
  • 3.2.1 歌唱前的准备工作20-21
  • 3.2.2 歌唱中声乐处理及艺术处理的综合分析21-22
  • 3.3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对声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22-24
  • 3.3.1 有助于训练声乐技能22-23
  • 3.3.2 有助于培养乐感和提高音乐修养23
  • 3.3.3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23-24
  •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附录27-33
  • 后记33-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玫;莫扎特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陈星;;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定义探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吕环;浅谈莫扎特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张琳娜;;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探索;2007年03期

5 喻宜萱;关于莫扎特的五首女高音咏叹调——声乐教学备课札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教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72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