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批评专题研究
【学位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其音乐批评回溯
第一节 “上海之春”的缘起和发展
第二节 “上海之春”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第三节 相关音乐批评回溯
一、本文所指“音乐批评”范围界定
二、文章出处与数据
第二章 “上海之春”相关音乐批评的概况和阶段性分析
第一节 草创时期的初心与追求:第一届至第七届(1960-1966)
一、以“为工农兵服务”为音乐批评活动的立足点
二、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音乐批评活动的准绳和依据
三、以“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为音乐批评活动的倡导目标
第二节 新时期语境下的反思与争鸣:第八届至第十三届(1978-1988)
一、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反思与再理解
(一)音乐批评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定位
(二)对音乐批评功能的再认识
(三)音乐批评主体意识的崛起
二、西方音乐与批评观念对我国音乐批评的影响
(一)中西对比的批评方法
(二)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批判吸收
(三)对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节 后新时期的论争与多元并置:第十四届至第十八届(1991-1999)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音乐批评
(一)对音乐受众需求的重视和解析
(二)对推广高雅艺术的关注
(三)对“上海之春”前景的隐忧
二、“先锋派”作品出现后的音乐批评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的坚守与重构:第十九届至第三十二届(2001-2015)
一、对“推新人新作”宗旨的再度强调
(一)赛事与展示并行的运作机制
(二)对中国现代原创新作品的聚焦与关注
1,现状与问题
2,对策与出路
(三)对国际当代音乐的关注
(四)对新民乐的理解与思考
二、对音乐节办节机制的思考
(一)对“上海之春”专业性的思考
(二)对“上海之春”本土性的思考
(三)对“上海之春”开放性的思考
第三章 “上海之春”音乐批评的趋势与启示
第一节 “上海之春”音乐批评的趋势
一、日益宽松的乐评氛围
二、深刻变化的乐评主体
三、日趋多元的乐评语境
四、本土乐评体系的构建
五、与商业因素的互动
第二节 启示与思考
一、尊重艺术规律
二、秉持国际视野
三、争取国际话语权
四、避免被商业异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人民音乐》刊载的“上海之春”相关音乐批评和报道(1960-2015)
附录二 :《文汇报》刊载的“上海之春”相关音乐批评和报道(1960-2015)
附录三 :《解放日报》刊载的“上海之春”相关音乐批评和报道(1960-2015)
附录四 :《新民晚报》刊载的“上海之春”相关音乐批评和报道(1960-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晓芳;“上海之春”隆重开幕[J];北方音乐;2005年05期
2 邢晓芳;;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J];北方音乐;2006年05期
3 景作人;孙玥;;津门再绽“交响之花” 在“上海之春”听“天音乐团”音乐会[J];音乐爱好者;2017年08期
4 景作人;;津门再绽“交响之花”——上海之春听“天音”青年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7年05期
5 任海杰;;品质,是检验创新与经典的标准——略谈“上海之春”[J];上海采风;2017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老品牌”展现“新活力”[J];上海采风;2017年06期
7 木曰雨;;廖昌永:教我如何不想她——“上海之春”向大师周小燕致敬[J];上海采风;2017年06期
8 刘莉娜;;上海之春初绽民乐繁花——走进“魅力西南”音乐会的台前幕后[J];上海采风;2017年06期
9 陆在易;;半个世纪的灿烂——纪念“上海之春”创办五十周年[J];人民音乐;2010年07期
10 大树皮;凡于;;聆听春天 “上海之春”音乐会随想[J];音乐爱好者;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陶金;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批评专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8年
2 葛莹妍;音乐分析和社会学双重视域中的上海之春“海上新梦”新作品音乐会[D];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3 谢晶晶;不同话语视角的上海三大报纸对音乐事件的表达与建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陈月;“上海之春”首届二胡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37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3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