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0:02
   本文以历史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为研究方法,以“艺术歌曲”这一体裁为出发点、以音乐美学为视角,着力研究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中国传统戏曲、中国怀古咏史典故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歌曲汪洋之中一支势不可挡的艺术洪流。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按照素材来源分为古诗词类、传统戏曲类、怀古咏史类,其含蓄的诗韵、深刻的内涵、鲜明的节奏、和谐的声调等,营造出一种听觉上的悦耳性,情调上的亲切感。优美的音乐旋律线条巧妙地贴合着古风、古韵的歌词,体现出了“意境美”、“韵律美”和“情韵美”的艺术特征。从“词情、曲情,声情相融、声情并茂”的美学特征入手,以古诗词类歌曲《如梦令》、传统戏曲类歌曲《贵妃醉酒》和怀古咏史类歌曲《昭君出塞》三首歌曲结合演唱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此类歌曲演唱在咬字、行腔、装饰音的运用、韵味、发声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以获得演唱此类歌曲的实践心得,使演唱更加符合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艺术规范,并形成鲜明的个人演唱风格。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1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2章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解析
    2.1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概念
    2.2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历史沿革
    2.3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代表性曲目
第3章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分类
    3.1 古诗词类中国古风艺术歌曲
    3.2 传统戏曲类中国古风艺术歌曲
    3.3 怀古咏史类中国古风艺术歌曲
第4章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
    4.1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的特点
        4.1.1 意境美
        4.1.2 韵律美
        4.1.3 情韵美
    4.2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
        4.2.1 词情——依词构画
        4.2.2 曲情——托曲入境
        4.2.3 声情——化情于声
        4.2.4 声情并茂
第5章 中国古风艺术歌曲演唱实例分析
    5.1 《如梦令》
    5.2 《贵妃醉酒》
    5.3 《昭君出塞》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潇文;;浅析古风歌曲《凤凰于飞》的创作艺术[J];戏剧之家;2016年20期

2 郭晴;;谈古风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2期

3 王升典;;浅谈歌曲《醉了千古爱》的创作分析及演唱处理[J];通俗歌曲;2015年11期

4 王艳霞;;艺术歌曲《花非花》的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5年20期

5 杜晓姣;;浅析歌曲《昭君出塞》的音乐特征及情感处理[J];音乐时空;2014年09期

6 魏健;;浅谈声乐表演中的声情并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宋军;;歌曲《贵妃醉酒》的民族风韵探究[J];大众文艺;2014年01期

8 薛鹏新;;赵季平声乐创作及演唱风格探析——以《知己红颜》为例[J];黄河之声;2013年20期

9 张馨;;以《昭君出塞》为例谈歌曲的演唱与处理[J];大众文艺;2013年16期

10 安庆武;;接受美学观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3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论民族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演唱特点[D];云南艺术学院;2016年

2 张婧玉;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6年

3 魏媛媛;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创作歌曲《昭君出塞》的情感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冯珺;创作歌曲《贵妃醉酒》艺术演绎中对演员个人素养的几点要求[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丹;两首不同版本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艺术处理与演唱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邓喻蓝;民族声乐“声情并茂”之审美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许超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苏媚;歌曲《知己红颜》、《黄河渔娘》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年

9 檀晶;论两首《昭君出塞》艺术形象的演唱处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晓迪;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60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