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喜悦与悲伤——《约翰受难乐》两首女高音咏叹调创作技法暨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21-01-18 11:28
文章以巴洛克时期"音型理论"为依据,对《约翰受难乐》两首女高音咏叹调《我用喜悦的脚步追随着你》和《破碎了,我的心》进行比照分析,全面理解和诠释这两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文章认为:这两首作品中的音型使用与巴洛克"音型理论"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基础音乐材料像"基因"一样贯穿于整首作品,有力保证了作品的结构统一性。巴赫声乐艺术创作在宏伟庄严的路德新教众赞歌基础上,以精湛的复调技法和准确的音型模写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联系,通过借鉴17世纪意大利歌剧返始咏叹调结构,融合优雅考究、注重装饰的17、18世纪法国音乐特色,最终形成其深刻、内在、严谨、有力的音乐表达。
【文章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36(03)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纯音乐作品的精神解读——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I》Nr.4之赋格为例[J].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2]约翰受难乐(上)[J]. 周新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03)
本文编号:2984868
【文章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36(03)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纯音乐作品的精神解读——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I》Nr.4之赋格为例[J]. 冯存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4(03)
[2]约翰受难乐(上)[J]. 周新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03)
本文编号:2984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98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