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鹤峰山民歌的变迁及传承——以“雁将班”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4-01-31 06:08
  鹤峰山民歌“雁将班”是鹤峰土家族高腔薅草歌的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鹤峰县中营乡二高山一带,是当地独有的一种在薅草时节,边劳作边演唱的山民歌。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雁将班”由开始的薅草专班的名称逐渐演变成鹤峰中营乡山民歌的代名词。由于土家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雁将班”这一鹤峰土家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后继无人、走向消亡的境地。本课题选取了湖北省鹤峰县土家族传统山民歌文化保存相对较好的中营乡,作为田野调查对象,以当地山民歌“雁将班”为研究个案。本课题试图运用文化变迁相关理论,采用音乐学中的旋律音调结构分析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对鹤峰土家族山民歌“雁将班”的变迁与传承进行研究,结合地方文化变迁与“雁将班”变迁和传承之间关系的阐述,分析“雁将班”历史上的变迁规律,讨论“雁将班”的传承困境,为“雁将班”在未来的传承寻找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办法,为鹤峰山民歌的发展传承做出力所能及的探讨和研究。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课题所运用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及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范围、研究意义等进行说明,阐述本课题选取田野调查点的依据。文章着重运用文化变迁的基本理论,阐释了鹤峰山...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本论文运用的理论和方法
        (一)本文运用的理论
        (二)本文所运用的方法
第一章 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地理生态
        一、历史沿革
        二、地理环境
    第二节 文化生态
        一、生活习俗
        二、宗教信仰
    第三节 山民歌文化
        一、鹤峰山民歌历史追溯
        二、鹤峰山民歌艺术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雁将班概述
    第一节 雁将班的类型特征界定
        一、“雁将班”的特征
        二、薅草锣鼓的特征
        三、“雁将班”与薅草锣鼓的关系
    第二节 雁将班的源与流
        一、相关文献记载
        二、雁将班的名称来源
        三、雁将班的流变兴衰
    第三节 雁将班传承人
        一、王氏姐妹
        二、月桂民歌演唱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雁将班的变迁
    第一节 雁将班音调旋律结构变迁
        一、游耕经济时期仪式歌
        二、土司时期劳动协调歌
        三、改土归流以后的山民歌
        四、王氏姐妹记忆中的“雁将班”
    第二节 雁将班演唱内容变化
        一、宗教信仰与歌词
        二、劳动生产与歌词
    第三节 雁将班表演因素的变化
        一、表演主体的变化
        二、表演受众群体的变化
        三、表演场地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雁将班的传承分析
    第一节 雁将班的传承模式
        一、群体传承
        二、家庭(或家族)传承
        三、社会传承
    第二节 雁将班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方式及特点
        二、传承困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雁将班的传承与地方文化变迁
    第一节 地方文化的系统变迁
        一、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
        二、社会经济变迁
        三、社会文化变迁
    第二节 文化变迁对雁将班传承的影响
        一、社会制度变迁因素
        二、社会经济变迁因素
        三、社会文化变迁因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91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891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