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色,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威尔第和普契尼在歌剧创作领域中的辉煌成就,其咏叹调作品成为许多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所选择和钟爱的对象,但这种选择在他们还未具备一定的演唱基础和阅历时往往存在着某些盲目性,对其成长是不利的。笔者近年来一直较多接触两位作曲家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且本身属女高音声部,因此,本篇论文着意通过对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的部分女高音咏叹调作较细致的分析,着重比较其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使女高音声部的学习者和演唱者在演唱此类作品时有更明确的指导方向和更准确的演唱思维。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揭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梳理相关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和演唱特色的研究现状,明确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简要讲述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普契尼的创作历程与主要成就。 第三章,简要论述威尔第、普契尼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在社会态度方面与艺术审美、创作倾向上的差异。 第四章,先整体论述比较威尔第、普契尼之歌剧艺术风格,后从若干角度对二者歌剧女高音咏叹调之艺术风格作分析比较。 第五章,通过对威尔第、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中若干曲例作较细致的分析,比较二人女高音作品在演唱特色上的差异,并指出演唱此类作品歌唱者之嗓音条件与歌唱阅历的重要性。
【关键词】:威尔第 普契尼 女高音咏叹调 艺术风格 演唱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8-47
- 第一章 绪论8-9
- 第二章 历程9-12
- 第三章 时代背景与社会、艺术态度12-13
- 第四章 威尔第和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13-30
- 第一节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艺术风格概论13-16
- 第二节 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16-30
- 一、基本因素18-20
- 二、人物特点20-21
- 三、作品的引入21-22
- 四、高潮的形成22-24
- 五、终止方式24-26
- 六、宣叙因素26-28
- 七、伴奏(管弦乐)的写作手法28-30
- 第五章 威尔第和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30-47
- 第一节 概述30-31
- 第二节 威尔第和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31-45
- 一、《祝你胜利归来》与《晴朗的一天》31-36
- 二、《安宁,安宁》与《为艺术,为爱情》36-40
- 三、《杨柳,杨柳》与《人们叫我咪咪》40-45
- 第三节 演唱条件45-47
- 结语47-48
- 注释48-49
- 参考书目49-51
- 作者学术成果目录51-52
- 附录52-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社会环境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创作之影响[J];人民音乐;2008年12期
2 刘岳强;;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差异[J];四川戏剧;2008年03期
3 李秀华;;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差异[J];音乐探索;2008年02期
4 王慧;;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5 王燕丽;;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比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马迪;;威尔第歌剧与普契尼歌剧之比较分析[J];电影评介;2009年04期
7 吴静寅;;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J];人民音乐;2009年02期
8 孙会玲;马二红;;论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中人物塑造和演唱风格的差异[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9 祝颖;;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人物刻画风格及演唱处理的比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艳;;从“咪咪”看普契尼的创作风格[J];剧影月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今夜无人入睡:国家大剧院“唱响”歌剧艺术展[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施青;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完美谢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王琳;国内外专家盛赞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N];光明日报;2008年
4 余凤高;普契尼创作《图兰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周舒;公主的“第一滴眼泪”与中国天使[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壬雯;是普契尼的,是意大利的,更是中国的 是高广健的,是郝维亚的,是陈薪伊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杨燕迪;试解《图兰朵》之谜[N];文汇报;2008年
8 史君良;一流音质 一流演唱[N];音乐周报;2007年
9 高峰;创造属于中国人的歌剧记忆[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周舒邋彭敏;歌剧新生代的晴朗一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平;跨越时空的永恒经典[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燕;解读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周悦;论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中各角色的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黎黎;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角色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5 冷静;普契尼歌剧中的东方元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尚燕;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马玲玲;普契尼歌剧女性角色演唱特点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陆忠波;咏叹之中见“声”“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春华;论普契尼歌剧中凋零的“女人花”[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10 王燕丽;论普契尼歌剧的悲剧人物形象塑造[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91234.html